李奇登斯坦|圆点巨幅漫画 陈腔滥调正是丈量万物与世界的形式

撰文: 唐晋滨
出版:更新:

提起看起来就像漫画的艺术品,相信大家都会想到美国的罗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至少对他的美国漫画式风格绝不会陌生。最近有大型的日本连锁服装品牌推出李奇登斯坦的联乘产品,以至今天坊间不时有广告或平面设计都借用了他的风格(虽然通常只有外表上相像)。

在日式零食大行其道之前,香港早就流行外酸内甜的“Super Lemon Candy”糖果,包装上的插画大概借用了李奇登斯坦的元素(Nobel)

李奇登斯坦的作品,绝对是二十世纪艺术之中最容易辨认的风格之一。但当我们以为在那年代用漫画做艺术大概很前卫,但李奇登斯坦本人却说“我是个老派的艺术家。”而一般的艺术观赏者最好奇的大概是:只是画大幅的漫画而已,到底李奇登斯坦伟大在哪里呢?

从郁郁不得志到《看呀米奇》

在成名之前,李奇登斯坦其实经历过连串的失败。他的首场个人展览反应平平,曾任教美术老师但没拿到终身教席,为了养家曾做过橱窗设计等各种不同的散工。但最让他最焦虑的,是他一直苦苦追寻一种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但始终未能成功。

罗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Wikimedia Commons)

二战时期曾替美国当兵的李奇登斯坦,在驻守欧洲时总不忘去购买艺术大师的作品画册,当中他非常著迷立体派、并很崇拜毕加索。战争结束之际李奇登斯坦以美国士兵的身份回到巴黎,他到了毕加索工作室的门前,但还是不敢敲门就走了。

【人与物】系列——讲一个毕加索的秘密:他不画抽象画的|人与物

在挣扎了整个五十年代之后,1961年李奇登斯坦突然交出了《看呀米奇》(Look Mickey),不单为他往后的风格奠定了基础,更成为他艺术事业的真正起点。

李奇登斯坦《看呀米奇》(Look Mickey)(© 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

这幅画似乎直白得不用解释,它直接源自迪士尼的一页插画:唐老鸭与米奇在钓鱼,但唐老鸭把鱼钩钩住了自己的水手服,还以为自己引到了大鱼咬饵,兴奋地对米奇说:“看呀米奇,我钩到一条大的!!”而米奇就只在旁边掩嘴,笑而不语。

本来的《米奇老鼠》绘本插画,题为“Donald Duck Lost and Found”(Disney)

内容似乎就是这样了,那就再来看看这幅画的形式。首先李奇登斯坦将这页漫画画成了巨幅的画布,亦简化了原本插画的颜色,变成只有红、黄、蓝三种原色,加上白色;线条与色块的处理都偏向漫画化,只保留了最能表现木板与波纹质感的线条与色块。最后是李奇登斯坦最招牌的细密圆点,就在唐老鸭的双眼与米奇老鼠的脸上,在这画还未如他往后的作品突出。这些统统都成为李奇登斯坦往后作品的主要元素。

Roy Lichtenstein with his painting Look Mickey (1961) in his West 26th Street studio, New York, 1964. (art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photograph © Ken Heyman; courtesy the Roy Lichtenstein Foundation)

“战争与浪漫”漫画系列

而在李奇登斯坦作品之中,我们见得最多的大概是《看呀米奇》之后的漫画作品。当中有两个系列的画作,分别是“战争与浪漫”(War and Romance)。

战争系列有一系列颇单纯的漫画空战场面,最有名的一幅是《Whaam!》(中译是《空中火力》,但失去了本来标题的意涵)表现的是战斗机击中敌机的场面,“Whaam!”就是本来漫画中的拟声语。题材相同的作品还有《Tex!》、《当我开火以后》(As I Opened Fire)与描绘战争人员的《洛杉矶的水雷》(Torpedo...Los!)。

李奇登斯坦《Whaam!》(© 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

战争系列画于美国在古巴与越南开战之后,自然让人联想到李奇登斯坦是想回应战争。另外空战题材亦契合李奇登斯坦的经验,二战期间他本来会受训成战斗机机师,但训练最后却被取消。在军中李奇登斯坦的绘画技艺受到上级 Irv Novick 赏识,就要他只负责设计海报与横额。战后,退役的 Irv Novick 成为一位成功的漫画家,为 DC Comics 绘画作品,包括《All-American Men of War》系列,而他的作品却又成为李奇登斯坦多幅作品的灵源来源,其中一幅正是《Whaam!》。

浪漫系列则来自爱情漫画或广告,表现如肥皂剧式的恋爱关系。当中最有名的是《溺水之女》(Drowning Girl),顾名思义,这画表现一位正在溺水的女孩,但她却仍在流泪,而似乎毫无求生意欲,从内心思想对话框中可以看到她在想:“我不在乎!我宁愿沉下去也不要叫毕来救我!”这幅画亦被称为“通俗剧的杰作”(“masterpiece of melodrama”,通俗剧指人物情绪波动极大甚至脱离现实的剧作 )。这批画作中的女孩情感泛滥,时常充满忧虑,与精准而静态的画面成强烈对比。顺带一提,这些女孩思念的男人往往都叫“毕”(Brad)。

李奇登斯坦《溺水之女》(Drowning Girl),女孩在想:“我不在乎!我宁愿沉下去也不要叫毕来救我!”(© 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

“战争”系列看似漫无目的的漫画,而“浪漫”系列则乍看似放大版的廉价故事插图。不过我们可以为两个系列解读为分别对应男性与女性的欲望:男性是对战争、暴力的向往,以至“射击”的性意味;女性则是以情感为重,对伴侣有依恋的想法,亦非常在意他人(多数是某位男性,例如阿毕)以及他对自己的态度。

照抄漫画就成艺术?

接下来要讨论大家对于李奇登斯坦最大的疑惑:为何放大了的漫画会变成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这样做有原创性吗?李奇登斯坦的成就是否因为他的作品根本就是漫画?这对本来的漫画家不会不公平吗?

【人与物】系列曾介绍日本当代的村上隆,他一样因以漫画作为作品题材而被不少人(尤其日本的御宅族)诟病,在这方面李奇登斯坦当然是前辈了。

【人与物】——村上隆|世界艺坛的斗士 由失败的御宅族到打入国际市场的艺术家

李奇登斯坦的成就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讲。

绘画技巧与营造吸引力

李奇登斯坦为作品加入了多少技巧与思考?他风格最招牌的元素,是模仿廉价漫画或报纸广告的圆点。这种圆点本来是种节省成本的印刷术,因根本不需要用油墨填满整片颜色,只用细密的圆点就足以给予人眼深浅变化的印象。

这些圆点是由李奇登斯坦本人人手制作,最初是用人手逐点画上画布,我们看看他在1961年的《洗衣机》(Washing Machine),背景上的不规则细点笔触,当时就还未发展出模版的方法。然后李奇登斯坦试了几个方法,最后研究出用有圆孔的金属模版盖在画布上,就可以快速地制作出大小与间距都统一、均称的圆点。

如果我们再看一次《溺水之女》(Drowning Girl),会发现这幅画虽然以一页漫画临摹而画,但当中有不少改动。首先是李奇登斯坦为漫画重新构图,《溺水之女》就只取了女孩作特写,还会做其他微调,亦会更改颜色,在好些地方改以更具存在感的粗线条,女孩的头发亦换成了单一的深蓝色。值得注意的是本来漫画中的海浪以带有尖角的轮廓线画成,李奇登斯坦则参考了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改成圆润的形状。

加上李奇登斯坦持续绘画“战争与浪漫”的系列作品,作品之间形成了一套意义与脉络(例如那位经常出现的阿毕),这些都是本来散落在不同媒体、以某一商业目的出发的漫画或广告不同。

现今我们都很习惯认为同一张图片出现在平面印刷或荧幕也好,都是完全一样的。但李奇登斯坦所用的漫画与他的完成作品,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品。不论是因为由纸张印刷品变成巨幅画作,还是李奇登斯坦所花的心思与创意,唯有他的作品有著冲击人心的力量。凡是目睹过李奇登斯坦真迹的人,根本不可能冷然处之。盯著李奇登斯坦的画,跟看一般的漫画感受就是不同,而只有李奇登斯坦的作品可以普遍地给人这种感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作品并不探讨或表现何谓“美”,但眼看著这些巨幅作品,总是能得到观赏的喜悦。这是李奇登斯坦的创意与技艺的成果。

(Getty Images)

新形式的创新

在李奇登斯坦探索风格的漫长路道之上,他模仿过立体派与其他画派的作品,但只觉得自己画出来的只是陈腔滥调(cliché)。但从《看呀米奇》与“战争与浪漫”开始,李奇登斯坦开始意识到:陈腔滥调本身正可以成为他的风格。

李奇登斯坦利用广告与漫画的形象来创作,看似是自立体派与达达主义使用现成物于艺术的延伸,其实不然。李奇登斯坦关心的,是商业的视觉世界可以抽取事物最具代表性、象征性的部分,并将之化作简化的图像,成为陈腔滥调。他著迷的是留在人们心目中的简略事物图像,到底是什么样子?

李奇登斯坦《阿波罗神殿》(Temple of Apollo)(© 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DACS/Artimage 2021)

因为这种绘画的思维,所以李奇登斯坦的作品带有压倒性的说服力,虽然有简约的味道,但我们看到他的画,会有种感觉他画的就是事物的模样,非常写实。他的《阿波罗神殿》(Temple of Apollo),就试图画出人们对这古希腊名胜的印象:嗯这是好东西、很有意义,它就是这个样子。但人们不会对神殿有详细的知识,就只知道它的大概,一如李奇登斯坦画出来的一样。

Roy Lichtenstein, Wallpaper with Blue Floor Interior, 1992, ©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Gemini G.E.L., courtesy of the Jordan Schnitzer Family Foundation, Skirball Cultural Center, Los Angeles

亦正如有杜象突破性的《喷泉》之后,再有人将现成买回来的产品当作艺术品,就不是什么创新的举动。李奇登斯坦是第一个以漫画作艺术的人,因此是一种创新。

杜象:小便器《喷泉》 对美、技巧和神圣诸种艺术特质的质疑

“李奇登斯坦化”万物

虽然我们最深印象的是李奇登斯坦的漫画式作品,但其实他这时期以没有历时很长,他往后使用相似的粗线条、强烈色彩与圆点,但继续探索其他绘画题材。在终于找到自己的风格之后,李奇登斯坦就继续他对形式的毕生追求。

如艺评家所说,他是要将事物“李奇登斯坦化”(Lichtensteinize)。不论是传统的高档艺术绘画、古典的建筑,还是消费文化中的漫画、电器产品或包装设计,世上一切的图像李奇登斯坦都可以转化为他的普普艺术(Pop Art)。换句话说,李奇登斯坦塑造出一种可以绘画世界,以至丈量万物的风格。

+1

漫画以外,只追求形式的李奇登斯坦

李奇登斯坦使用漫画与流行文化的手法,成为二十世纪艺术的标准手法之一,甚至到今天仍然延续,米奇老鼠、唐老鸭与高菲狗都屡屡被二次创作成艺术品。

在漫画与商业设计以外,李奇登斯坦从未放弃跟艺术史的传统对话,他画过梵高的房间、立体派式的女人肖像,亦有向蒙特里安致敬的雕塑作品,以自己的独特风格再诠释这些经典作品,同时将之纳入了自己的“李奇登斯坦宇宙”。

【人与物】——蒙德里安|红黄蓝与直横线 格仔画成影响上世纪艺坛的普世艺术

另外李奇登斯坦与安迪・华荷(Andy Warhol)之间的关系亦为人津津乐道。刚好同时用了漫画来作艺术题材,而互相不认识对方。李奇登斯坦早了一点点出道,经理人就无意再承包华荷的作品,他就走了丝网印刷与电影的方向。

相比华荷是老派的艺术家,亦是普普艺术中的古典主义者,终生都为形式著迷,正因此他说自己“是个老派的艺术家”。

【人与物】系列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