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勒|数一数二的素描大师 意大利以外的北方文艺复兴|人与物

撰文: 唐晋滨
出版:更新:

谈到文艺复兴,自然想到意大利或佛罗伦斯,波提切利、达文西、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文艺复兴有三大创新:以透视法再现人类立体与空间的视觉经验;研究人体解剖学,以画出更接近真实的肢体与肌肉;最后是参考罗马古建筑的重视几何学、对称的建筑风格。

相对于地处南方的意大利,今天要介绍的杜勒(Albrecht Dürer)算较少人提及,他是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

阿尔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ürer)《26岁的自画像》(Wikimedia Commons)

身处北方的天才

杜勒的父亲金匠来自匈牙利,迁居到神圣罗马帝国的纽伦堡(即今天的德国地区)生下了他。杜勒年少时即表现过人的绘画天赋,因此没有子承父业,转了去学习绘画,最后成为了当时欧洲其中一位最有名气的版画家与油画家。

杜勒十三岁时的自画像(Wikimedia Commons)

杜勒深知从大师学习的重要,曾两次到南方的意大利旅行,跟达文西、拉斐尔、贝尼尼(Giovanni Bellini)都保持朋友关系。杜勒尽得文艺复兴的精粹,将它化成北方的风格。

素描的极致

只要看看杜勒的素描作品,例如水彩《野兔》、《大片草皮》,或纯灰调的《老人的头》,这些画即使看在今天的我们眼内,大概仍马上会被他对细节的观察力与精确的呈现手法摄服。

杜勒对运用线条的纯熟境界,在西方艺术史可说数一数二,在他的版画可能看得更清楚。线条塑造出事物与人体等形体的轮廓:人体皮肤下的骨与肉、衣服的皱折、地上的粗土与碎石、树干的坑纹、老人脸上的皱纹与胡子;线条既会编织阴影,亦营造深度感。杜勒的每一条线都充满表现力——可以说没有一条线是多余的。

自然的再现

就如达文西的研究用素描,我们可以感受到杜勒绘画这批作品的意图,就尽可能不加个人的主观诠释,表现事物本来的自然模样。

文艺复兴的一大主题是宗教画,虽然人像已经较以往画得更自然,比以前的宗教画较接近真实人体,但杜勒依然对这些杰作有所不满,尤其这些画中人物背后的自然景物,画得不够活力。

《亚当与夏娃》(Adam and Eve)(Wikimedia Commons)

看杜勒制作的《亚当与夏娃》(Adam and Eve)版画,可以感受到他对于动物与植物的执著,伊甸园中的树、牛、鹿、猫、兔与鼠全都具说服力,亚当与夏娃(还有蛇)虽是主角,但杜勒呈现出一幅接近自然的场景。

宗教画的场景

杜勒有高超的技巧,亦有澎湃的热情与敢于创新的想像力。在基督宗教愈发懂得利用图像来布道的时代,杜勒制作了大量版画表现《圣经》中的内容,例如源自《启示录》的《四位骑士》(The Four Horsemen)。

杜勒《四位骑士》(The Four Horsemen)(Wikimedia Commons)

杜勒这批宗教画作感染力极强,让信众直接就感受到《圣经》文字所述的壮美场景,亦因为这种热情与技术,使杜勒于当时欧洲在红极一时。

杜勒《骑士、死神与魔鬼》(Knight, Death and the Devil)(Wikimedia Commons)

艺术家的待遇

相传波提切利只画过自画像一次,而达文西到底有否画过自画像仍存在争议,杜勒作为文艺复兴的同代人,却有为数不少自画像,展现出无比的自信(以上十三岁那张亦是自画像),足足比自画像大师林布兰(Rembrandt)早出生一百余年。

杜勒《自画像》(Wikimedia Commons)

同样,若我们够细心,会发现杜勒的画都会有“AD”的签名,这签名经过精心设计而简洁有力,就像他的个人商标。

杜勒的“AD”签名(Wikimedia Commons)

杜勒对后世影响深远,艺术史上不时就有杜勒复兴运动(更有“杜勒文艺复兴”一说(Dürer Renaissance))。他亦变成德意志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尼采曾在《悲剧的诞生》中谈论杜勒的画作,其后希特拉与纳粹亦有挪用杜勒的思想与作品以作论述。

【人与物】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