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102周年|蔡元培墓著名作家影星来祭 元培书院初设大南街

撰文: 来稿文章
出版:更新:

过往曾有误传,在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内的蔡元培墓,长期荒凉,至1977年余光中等三名学者访墓,才被发现。但事实并非如此。

文:潘惠莲

蔡元培墓一直在香港得到善待,不但留港的北大校友每年都到墓前举行春秋二祭,连著名影星邓光荣、林凤娇、台湾大导演李行等,也曾来访悼念,追思这位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近代伟人。

留港北大校友春秋两祭老校长

蔡元培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后,同年10月下葬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当时日本侵华战线已逼近,至1941年圣诞日,香港被日军攻占。仍留港的蔡元培遗孀周峻,及三名年少子女(晬盎、怀新、英多),于1943年改名换姓,跟其他难民一起乘船返回上海隐居。家人自此长居大陆,蔡夫人更没有机会再踏足香港。

和平后,在蔡元培晚年担任其私人秘书的北大校友余天民,于1946年底,委托广东教育家黄麟书赴香港办事之便,到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视察蔡元培墓地的情况。

1970年代初,留港北大校友到蔡元培墓致祭。照片由北大校友萧辉楷(墓碑左立者)女儿提供。

黄麟书在回信中称,于1946年“12月冬至后,专诚往谒,敬以香花一束。叶(笔者按:指叶恭绰)题墓碑七字,红色焕然,石亦完整,牧童助余拂去尘埃,低徊久之,不忍去也。因余得守墓人之引,万墓丛中,毫无错误......今后如留港,时候合宜,当得再往展拜也”。

华侨日报1951年3月30日报道(报章截图由潘惠莲提供)

国民政府曾颁下国葬令

余天民获悉后,即写信告知另一名北大校友狄膺,信中称:“此诚一大讯息,可释怀念之人心头悬,特为报知,以大家未能赴港展谒,得此良慰。”这是战后最早有关蔡元培墓的文字纪录(两封信最早刊于1958月1月11日[蔡元培90岁冥诞]的台湾《中央日报》,后收录于孙常炜编著的《蔡元培先生全集》,台北:商务印书馆,1968)。

国民政府于1947年5月10日曾颁下国葬令,准备为蔡元培举行国葬。但因内乱不息,国葬计划告吹。

图片来自开讲作者文籽(https://opentalk.hk01.com/story/5ea10baa167c7801c96fb5bb)

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由大陆来港的北大校友逐渐增多,高峰期约二百多人。他们重组香港的国立北京大学同学会(下称北大同学会),每年都到蔡元培墓前举行春秋二祭。由1950至1970年代,香港的《华侨日报》差不多每年都简报此活动的情况。该会于1962年出版的会刊,亦刊载了会员在蔡元培墓前的合照,及由他们撰写的相关诗文。

《香港文学散步》记载1959年春祭

其中1959年4月12日的春祭,参予的北大校友余又荪撰文一篇:〈谒蔡孑民先生墓〉,刊于香港的《自由人》月刊上,较详细地描述了当日春祭的情况(收录于小思编著的《香港文学散步》第三次修订版。香港:商务印书馆,2007年7月)。

早于蔡元培去世后的1940年3月14日,香港的北大同学会曾议决筹办元培书院,以纪念蔡元培,但计划一直无法实现。到了1959年冬,该会终于在香港开办了一所以蔡元培命名的四年制私立大专院校:元培书院。首任校董会会长谭震欧,院长崔龙文,皆北大同学会成员。校址最初设于深水埗大南街,不久迁至广东道992号及山东街27号。估计此书院维持至1970年代中期便结束。而这十多年间,元培书院每年都组织师生前往蔡元培墓地,参予春秋二祭。

1975年4月2日台湾《联合报》

邓光荣、秦汉、林凤娇等曾献花致敬

到了1975年3月底,来蔡元培墓凭吊的,还有一批电影界的知名人士。当时正值香港马氏影业公司在台湾投资拍摄的电影《吾土吾民》在港公映,导演李行和九名主要演员,包括邓光荣、秦汉、林凤娇、王引、崔福生等,来香港展开宣传,期间一起到蔡元培墓献花致敬。

《吾土吾民 Land of the Undaunted》|李行 LEE Hsing|台湾|Taiwan│1975│BetaCam│Colour│108min|1975 金马奖最佳影片|恬静的小城因日军侵略而蒙上阴影,有人选择明哲保身,有人则奋力抵抗。邓光荣饰演的县长公子表面亲日,私下却是抗日组织的首脑,在片中是冲突性最大的一个角色。虽然这在当年,是标准符合政治正确的类型产物,但邓光荣、林凤娇与秦汉的黄金卡司,以及结合片厂风格与实景拍摄、卖力重塑时代风情的影像设计,如今看来,都是难以再现的往日风华。

因为这部电影描述抗日时期,王引饰演的中学校长,为了救国救民,和师生们忍辱负重,与敌军周旋。电影公司指出:这不单是配合电影主题的宣传活动,亦希望借此唤起年青一代对蔡元培的追思和认识(1975年4月2日台湾《联合报》)。

【五四102周年|北京大学红楼刻石有李大钊毛泽东却没有蔡元培?

然而,那时不是互联网年代,资讯流通不及现今那般便捷,香港政府和一般市民对历史文化的关注,也不如1997年前后那般热切。即使有明星到蔡元培墓悼念,也未能吸引当时的港媒作显著报道。

因此,好些人误会蔡元培的墓地,长期“孤清寂寞”,乏人致祭,甚至以为到1977年,才被余光中、周策纵和黄国彬三位学者发现。当然,三位学者名气较大,他们访墓后,先后在台湾和香港的报刊发表诗文记述访墓情况,确是引起了文化界不少关注。

有关蔡元培墓的“前世今生”,笔者正详细整理查证,不日发表长文。敬请留意。

(标题由编辑撰写。原题:蔡元培墓并不孤单寂寞。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潘惠莲,香港土生土长,1982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爱好历史、旅游和查案。近期著作:《寻找美人鱼杨秀琼──香港一代女泳将抗日秘辛》。

延伸阅读——开讲|香港散步追寻蔡元培、鲁迅足印 萧红与浅水湾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