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正是闯的年纪?“超龄新人”处女作夺日本漫画最高奖震撼业界
【艺闻/漫画】什么时候开始追梦都不会太晚?84岁凭处女作《我的人生每秒24格》(1秒24コマのぼくの人生)夺下被誉为漫画界奥斯卡的“手冢治虫文化奖”年度最大奖“漫画大赏”的林太郎(りんたろう),可能就给出了最佳答案。
一位耄耋之年长者以“新人”之姿,凭借人生第一部漫画作品,就摘下无数漫画家梦寐以求的桂冠,究竟是何方神圣?原来这位“新人”,根本是日本动画界传奇。
手冢奖有多厉害?日本漫画界最高奖项
要知道这个消息有多震撼,首先要说说“手冢治虫文化奖”的份量。这个由朝日新闻社于1997年创立的奖项,是为了纪念已故“漫画之神”手冢治虫伟大成就,并旨在表彰那些继承其精神,为漫画文化作出卓越贡献的作品与创作者。
历届漫画大赏得主,无一不是响当当的名字,例如《龙珠》鸟山明、《男儿当入樽》(SLAM DUNK)井上雄彦、《烙印战士》(Berserk)三浦建太郎等脍炙人口作品都曾获此殊荣。能入围已是肯定,夺得大奖更是对一部作品艺术性、创新性与影响力之最高加冕。
这位“最强新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当日本媒体纷纷以“84岁新人漫画家”来报导林太郎时,瞬间引起热议。技术上来说,这确实是他首部漫画作品,称为“新人”并无不妥,但这位“新人”来头实在太惊人。
林太郎本名林重行,1941年出生于东京。年仅17岁时就已加入东映动画,参与了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白蛇传》的制作。到了1962年,他跳槽到手冢治虫刚刚创立的“虫制作公司”(Mushi Production)。换句话说,在手冢治虫开创日本电视动画的黎明期,林太郎就是其核心大将之一。
他曾担任《小飞侠》(鉄腕アトム)和《森林大帝》(ジャングル大帝)分集导演,可以说是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日本动画产业从零到一奋斗历程。离开虫制作后,其导演生涯更是攀上高峰。他执导的剧场版动画《银河铁道999》(1979年)不仅成为当年日本票房冠军,更是一代人集体回忆。
之后,他与角川春树、大友克洋等猛人合作,接连推出了《幻魔大战》、《神剑》(カムイの剣)等作品,以充满实验性与视觉冲击力的风格,定义了80年代日本动画电影美学。2001年,他再度与大友克洋合作,将手冢治虫早期同名漫画改编成动画电影《大都会》(メトロポリス),其细腻作画与宏大世界观,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所以,当媒体以“84岁新人漫画家”来称呼他时,不少网民吐槽这位新人未免太“大牌”。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作品,能让这位动画巨匠“转行”?
一部“可以阅读的电影”
这部得奖作品名为《1秒24コマのぼくの人生》(中译:我的人生每秒24格),是一部自传式漫画,耗时六年才完成,讲述的正是林太郎自己从二战时期童年,到成为动画导演的半生经历。
有趣的是,这部漫画创作风格并非传统日式漫画(Manga),而是采用了法语圈漫画“Bande Dessinée”(简称BD)风格。事实上,这部作品最初是由法国出版社KANA委托创作并率先在法国出版,获得巨大回响后才红回日本。这也是手冢治虫文化奖史上,首次有BD风格作品获得漫画大赏。
他将数十年动画导演功力,像画动画分镜那样,完美地转化到漫画静态画格之中。创作出《乌龙派出所》的评审秋本治就盛赞道:“作品深深打动了人心,分镜就像电影场景一样,阅读起来十分流畅。”另一位评审中条省平则称:“他将BD技法完美地化为己用。”
书中不仅有林太郎个人回忆,更描绘了战后日本动画草创时期众生相,以及他与恩师手冢治虫相处珍贵点滴,能看到动画黄金时代热血与汗水,甚至还有亲手自制幻灯机放映电影的青涩回忆,可以说是记录日本动画发展史的珍贵文献。
在颁奖典礼上,林太郎说:“我怀著‘要画出一部可以阅读的电影’的心情,花了六年才完成这部作品。这本书是靠所有参与出版的人齐心协力完成的,我认为这个奖项是对大家的肯定,我只是代表大家上台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