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国荣十三首歌为题 《有心人》书写与世界连结的勇气|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继《那些猫们》、《微尘记》等小说集后,香港作家张婉雯为了偶像张国荣,在今年出版了小说集《有心人》,书名连同当中十三篇短篇小说皆以张国荣的歌曲名称为题,既承传着他的精神,也展现了香港近年的变迁。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书写自己与世界连结的勇气 ——《有心人》(上)

小说集《有心人》(图片由香港电台提供)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张国荣是我初中开始便很喜欢的艺人。”张婉雯自白道,追星成了她与偶像一同成长的连结。她对张国荣的欣赏,渐渐从帅气的脸庞,扩大至其为香港文化带来的影响。偶像的面貌,是由人们投射而成,张婉雯发觉近年港人口中的张国荣,成了一种贵远贱近的佐证。“人们常说:‘现在的新星怎及得上以前的张国荣、梅艳芳?’。我觉得他们不是真心觉得以前的艺人更好,只是看不起现在的新星。”香港和张国荣在不同人眼中,能投射出不同的样貌;而张婉雯则从特别的角度,找到两者的共同点。

“张国荣因为抑郁症离世,而这几年,香港也活在压抑之中。”张婉雯说。

张国荣《英雄本色》(1986年)(《英雄本色》剧照)

《有心人》后记提及,这个城市六成人出现抑郁症状。张婉雯也曾经一度被抑郁症缠绕,而她在这部作品中,她选择以“抑郁”二字把自己和偶像连结起来:“我和偶像患上同一种病,但他在生的年代,人们都对这个病了解不深。”张国荣功成名就,却选择了结生命,唤醒大众对抑郁症的关注。张婉雯希望透过这部著作,带出每个人、甚至每片地方,都未必如其外表一样光鲜,总会有暗黑、负面的面貌,需要我们深入了解。

《有心人》收录的十三篇短篇小说里,除了探讨爱情、描写疫情,还有关于精神健康的书写,例如〈红蝴蝶〉及〈不想拥抱我的人〉。

在香港,第一个认真打破性别框架的艺人相信是哥哥张国荣。(电影截图)

〈红蝴蝶〉的内容围绕一名患上情绪病的女子与她的丈夫及主诊医生的对话。

求诊过程中,这位女子经常想起一位小学同学,他经常被同侪嘲笑为娘娘腔。人物之所以这样设定,除了令人想起张国荣生前勇于打破性别定型的形象外,故事中的男生也真有其人。和书中描述的一样,男孩的举止比较阴柔,而且曾经偷过邻居的裙子。“用现在的说法,他其实有易服癖;但你想想在四十年前,社会根本没有这种认知。”张婉雯说。因为不合符社会规范,男孩被标签作“不正常”,及后被孤立、嘲笑、父亲毒打……甚至不被社会接纳,无处可逃。

张国荣于2000年的演唱会中,穿上由Jean Paul Gautier设计的裙装。虽然当时被不少媒体耻笑,但他无疑是香港性别革命的先驱,而这身造型亦是经典之一。(网上图片)

“小时候的我,只觉得他很惨,但我无法协助他甚么。”张婉雯叹息道:“我只想写出来希望他知道,有人看见他的难处,并愿意了解和接纳他。”〈红蝴蝶〉除了书写“奇怪的人”,也写“正常人”在社会的自我压抑。故事中的女子与张婉雯自身有相似之处:“她是个很乖巧的人。你知道,乖巧的人就是最懂得压抑着自己奇怪那面的人。”旁人眼中的正常人,也会有奇怪的一面,抹去标签,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独特生命。

抑郁症固然困扰张婉雯,但也让她建立以书写自己与世界连结的勇气,而这份勇气,令抑郁的结局不止是死亡,她的文字,相信也能令世间每颗孤独的生命感到一丝温暖。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