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时尚】时尚Key Players 如何看香港时装的未来?

撰文: 陈盈瀛 麦婉婷 黎伟麟
出版:更新:

TRANOÏ、Tokyo Girls Collection、《T Magazine》、Parsons设计学院,在许多时装设计师眼中都是些举足轻重的名字。成功的时装trade show如TRANOÏ,每年在巴黎四度、纽约两度举办,每次吸引超过五百个品牌参展,世界最顶尖的时装买手是座上客;进入TRANOÏ,就如打开一度直通国际高端时装市场的大门。日本的Tokyo Girls Collection,在十年前便亦以推动“real clothes”为核心,每年举办大型时装骚,成功让年轻一代重新关注起本土时装品牌,甚至令活动本身也成为一个极其庞大的商机。对于独立设计师而言,进入这些领域绝非易事,而在网络趋势及全球一体化之下,千方百计在trade show之中争一席位、参与时装骚、被著名媒体报导,以至进入名气时装学院,设计师又该如何理解并运用,以作出对应现今世代最合适的回应?摄影︰李孙彤﹑陈嘉元﹑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以前参加TRANOÏ的亚洲品牌之中,日本占了大部分,但近年日本市场收缩,开始被其他亚洲国家超越,也因此打开了一些新的局面。但我认为亚洲设计有一普遍的共通点,就是很善于塑造强烈的民族特色,但当打进其他市场,却缺少了一种文化共融性。例如Balenciaga、Saint Laurent,虽然她们是法国品牌,你会从设计中感受到一种源自法国的优雅特质,但不一定要让人联想起巴黎铁塔或法包。我想说的是,设计师如要打入国际,他们必先要清楚知道,谁是他们面向的消费者,而非单单从个人层面作考量。”

TRANOÏ是每年在巴黎四度、纽约两度举办的时装trade show,每次吸引超过500个品牌参展,世界最顶尖的时装买手也是座上客。
椎木隆太—东京大型时装表演Tokyo Girls Collection行政总裁

“香港最大的优势,始终是其国际性的文化背景。日本、韩国,民族主义很强,所以设计师会比较集中于发展本土市场,或者是倾向做好本地,才去想国际。但香港本身缺乏庞大的本土市场作支持,设计师经常在起步阶段已经要放眼国外。这种开放的态度和意识,在进入国际市场上仍是相当占优的。当然,邻近中国也提供了很好的生产、技术支援予香港设计师,再来就是看他们如何借助这些优势发挥创意了。”

Tokyo Girls Collection是日本最大型的女服时尚展演活动,也是少数开放给大众的时装表演,每次均能吸引大量女性观众到场看骚及即场购物。
Burak Cakmak—纽约Parsons设计学院时装院长

“今天的设计师不能再只懂设计,还要对当下世界敏感,例如必须更着重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对于希望打入国际市场年轻设计师,需要摸索到自己的身分和风格,这也许是亚洲设计师较弱一环,也要学懂如何讲自己品牌的故事,包括在作品和形象上。”

Parsons设计学院时装学院是美国最著名的时装学校,知名校友包括Tom Ford、Marc Jacobs、Anna Sui及今次来港参加论坛的Jason Wu等。

“影像的重要性到了历史上最高的位置,因此年轻设计师必须懂得以影像与大众沟通;而传统传媒某程度上仍然可以利用公信力为时尚评论把关,推动有潜质的新人。传统传媒的影响力的确下降了,因此更须保证内容高质素,才能维持公信力,做好业界把关和推动者的角色。今次参观了不少香港和亚洲设计师作品,他们在形象包装上可以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带出鲜明品牌风格,让人印象深刻,毕竟今天太多新设计师。”

《纽约时报》的时尚副刊《T Magazine》于2013年改版后,以扎实内容和精美的平面设计,广告数字逆流而上上升两成,去年更首度推出中文版。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