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文《寻牠2》|疫情让我们都“化蛹” 置身世界开辟前的混沌
你走在虚实之间
实的是身体和脚下的路
雾把真相都虚掩了。
你掌握得到多少真相?
朦胧的生命,他们的悸动
你想像得出,感觉得到?
前行的你,内心也前行吗?
——节录:钟玲〈雾封太平山山顶〉
擡头明明是清朗的圆月,却总觉得身边有团薄雾缠绕。我喜欢雾又不喜欢雾,它让我呼吸时感到湿润舒适,但令我无法看清前路与花草。渺小的人类固然无法掌控天气,但毕竟这次到山上过夜,是为了拍摄明晨的日出,所以我们都许下愿望,盼明早醒来,雾气退散,一切豁然开朗。
文:叶晓文
我所爱的大帽山溪涧也时常有雾。五月,香港四照花盛放时,我总会重临造访。远景是深深浅浅的山脉,近处是长年未断的流水,四照花扎根于涧畔巨石之间,树下有个稍平的石台,花季后期,满地满池铺著纯白色的落花。
我爱卷缩身体,睡在石台上,还原成一粒豆,一个胎儿酝酿的形状一一这姿势恰巧也像昆虫化蛹的形态。对我而言,“化蛹”是昆虫生命周期中最神秘阴暗的过程。无论是食性或活动范围,完全变态前后的昆虫,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
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最大智慧,乃将累积营养的幼虫阶段,和繁殖后代的成虫阶段,从时空上分隔开来;迥然不同的生理结构、生活环境和习性,有效地避免亲子两代的竞争,增加了整个族群的生存机会。
至于虫在蛹中变态的时候,发生什么事呢?幼虫在蛹期看似安静休眠,但与其说“休眠”,倒不如说牠正在经历重生前的死亡。在蛹中,幼虫体内大部份细胞会死亡,并溶化成一团浆糊;汉代班固 《白虎通・天地》说“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世界开辟前那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大概有如虫蛹内部。
然而,在这堆蕴含丰富营养的浆糊中,剩下的成虫盘细胞会急速重组、成长、发育,并长出翅膀,最后破蛹而出,迎向更宽广的美丽新世界。
古人对昆虫的“羽化”极为艳羡,甚至落力寻找成仙之法,《史记・封禅书》提到战国时期,燕齐一带盛行“方仙道”,得道者能“形解销化”,死后的尸体如蝉蜕变,生出羽翼,飞升成仙。
《寻牠2——香港野外动物手札》整个创作过程历时两年,期间无论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环境皆曾发生巨变,Covid-19 疫情之下,人人无不似蛹中之虫,动荡不安,却又动弹不得,深刻体会内在的混沌与困惑。
凌晨五时闹钟响起,走出山边,其时月亮退下,我们置身黎明前的无渊黑暗,却发现天上繁星布遍,发出缱绻星光,仿佛世道越暗,越突显人性美善的光。六时,鸟儿开始鸣叫,天色泛著蓝黑,正东方的山峦之上,云雾抹记一笔橙红,然后,太阳升起。为何大家都期待日出?是的,因为黎明来到的一刻,确实无比动人。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为《寻牠2——香港野外动物手札》序文,标题由编辑撰写。文章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书名|寻牠2——香港野外动物手札
作者|叶晓文
出版|三联书店(香港),2021.01
作品简介|世上的动物,除了飞禽走兽,还有鱼虫。叶晓文在机缘巧合下开始在梅子林的农耕生活,于亲身体验后对自然生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她将告诉你,原来你眼中最可怕的动物:昆虫,其实也有可爱的一面,牠们的独特习性更为不少文人墨客所称道;还有香港常见的鱼虾和贝类,在水中的牠们,又是怎样生活成长的呢?翻开《寻牠2》,你将对香港这片土地上的动物世界有更多认识。放下恐惧和偏见,尝试亲近不熟悉的“牠”。
作者简介|叶晓文,香港作家及画家。爱好自然郊野,近年投身自然书写,二○一四年及二○一六年出版图文著作《寻花——香港原生植物手札》及《寻花2》,二○一七年底推出动物相关著作《寻牠——香港野外动物手札》,二○一九年最新作品为短篇小说集《隐山之人in situ》。绘画及文字作品散见于报章及杂志,曾举办个人画展“花未眠”、“城市森林中的花与牠”及“在山上——笔记香港动植物”。亦曾跟私人机构、非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学校等有不同形式的合作,举办如讲座、画展、野外导赏、创作坊等。二○一九年任荔枝窝梅子林村艺术活化计划之壁画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