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记忆|果栏一带民生旧貌记录印证今日封区成效
编按:近日,油麻地与佐敦一带成为新闻焦点,各个媒体都派前线记者采访。早于1980年代左右,已故英国历史学家、旅游文学作家 Jan Morris (1926-2020)留港调查,笔下《香港:大英帝国的终章》写到当年香港各地密集环境,尤其油麻地的智慧与生命力。或许,Jan Morris 比许多管治者更了解当地文化?不妨重温这位学者记录过的香港......
香港从这头到那头到处可见熙熙攘攘的市场;新界的古老市集村子已经转型成了密集的高楼大厦屋村区,然而在楼脚处却照样可见露天市集,帆布顶篷的摊贩聚集在混凝土建筑之间,贩卖当地仅存农场出产的蔬菜水果,鱼虾,中国运来的猪,还有香草、工艺品、牡蛎、鸭子等。
文:Jan Morris | 译:黄芳田
⿻⿻⿻ 油麻地民生今昔 ⿻⿻⿻
庙街的摊子卖的都是最现代的产品:收音机、计算机、电脑、汽车引擎、录影机、电视机、电话—─各种电路板和插头以及接线盒形形色色的分电器、电缆全新的、二手的,冒牌的和正牌的,合法以及非法的,完整原装的、拆散的、功能减弱的、重新组装的。
位于新界西边海岸的流浮山村庄其实是个很大的海鲜市场,街巷不美,两旁摆满了一个个水槽,装满了鳗鱼或石斑,一盘盘螃蟹还有扭动的大虾,而且还几乎永远有人推著很大车的牡蛎堵住了路,推车轮子在路面上混合了鱼鳞的泥泞中发出很难听的嘎吱声。
中上环陡坡处荷李活道一带以及名为楼梯街的层层台阶通道附近,那里的摊子就有已经落地生根的态势,差不多从这个殖民地开始建立就存在了,后来又增添了各种二手货店铺。这地区就像大多数华人市集一样什么都卖,不过尤以古玩最为著称,有时也卖丝绸、图画和各种不同价值的古董。很多学者仍然会不时来这一带找珍贵书籍以及手稿,至于游客,则很乐得来这个充满儒家正直气氛的环境中受骗。
每晚聚集在九龙油麻地庙街一带、占地很广的夜市,就完全是临时性的了。夜市夹杂著很多露天大牌档,在明亮灯光下沸滚、冒著蒸气,还有很多店铺挂了一排排鸟笼,笼中鸟啁啾不停。
⿻⿻⿻ 油麻地民生今昔 ⿻⿻⿻
另一方面,每晚聚集在九龙油麻地庙街一带、占地很广的夜市,就完全是临时性的了。夜市夹杂著很多露天大牌档,在明亮灯光下沸滚、冒著蒸气,还有很多店铺挂了一排排鸟笼,笼中鸟啁啾不停。庙街的摊子卖的都是最现代的产品:收音机、计算机、电脑、汽车引擎、录影机、电视机、电话—─各种电路板和插头以及接线盒形形色色的分电器、电缆全新的、二手的,冒牌的和正牌的,合法以及非法的,完整原装的、拆散的、功能减弱的、重新组装的。
【延伸阅读:解封记忆|早在香港死亡前 他们已为香港写“遗书”|Jan Morris】
精通电子产品的年轻人在这里逛来逛去,透过厚厚的眼镜审视著这些线路。家庭主妇在一盒盒电灯插头中翻翻拣拣。有条北京狗在门口台阶上盘著身体熟睡,还有个男人坐在店门外椅子上定定地看著电视,一名妇女在卖大汤锅里舀出的鱼汤,另一个老板则在卖血淋淋剖出的海龟内脏,还有染成黄色斩成一块块的鸡;这一切景象夹杂著震耳欲聋的收音机响声、变压器明灭闪烁、卖汤老板娘的吆喝声、笼鸟吵杂的啁啾声,沉睡的狗,以及开开心心熙来攘往的庞大人潮。
(本文获出版社授权转载,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