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潮】衣物虽可由旧变新 艾未未“自助洗衣店”呼吁毋忘难民

撰文: 潘浩欣
出版:更新:

中国艺术家艾未未一直关注难民议题, 曾多次到访欧洲的难民营,了解难民的生活情况,又在难民营中收集大量衣物。日前,他在纽约艺廊Deitch Projects举办难民主题的艺术展“艾未未:自助洗衣店”(Ai Weiwei:Laundromat),展出二千件难民逃难中遗留下的衣物。同期,他亦在纽约另外三家艺廊作难民主题的展览。

“艾未未:自助洗衣店”展出上千件艾未未从难民营带回来的难民衣物。(Deitch Projects)

艾未未曾到访希腊与马其顿之间的难民营伊多梅尼村(Idomeni),当地曾有1万名来自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难民聚居。今年5月,希腊政府强制关闭营地,滞留3个月的难民迁移至新的难民接待中心,由于通告来得紧急,难民只好匆匆离开,因而留下大量衣物。艾未未认为:“这些物品对这些寻求新生活的难民而言,都是最宝贵的东西,我为了保存它们而开始收集这些衣物”。

最后,艾未未总共收集了2046件衣物,并将它们带回柏林的工作室,这些原本沾满泥土的衣物经过洗涤、熨平后,变成像新买的衣服一样。艾未未将衣物分门别类,有系统地满布整个展场;而展览空间的墙壁上亦贴满艾未未拍下的难民照片,地板上亦印有难民在WhatsApp上的对话内容。

接受Forbes杂志访问时,艾未未再次呼吁外界正视难民议题:“我真的不认为人们有把难民问题放在心上。如果你曾亲眼见到成千上万的难民,得出的结论只会有一个,关心他们的人实在太少了。这不是在一个地方发生,原因也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无处不在。他们还有希望吗?他们的小孩还有未来吗?”他又说:“我能切身感受到这些难民的痛。当人们收到不同的待遇,当人性无法相连,我会有强烈的感觉。这并不公平也不正义,身而为人,就应该挺身而出”。

艾未未过去多次以难民议题做创作,用艺术手段替难民发声。他曾用1.4万件难民用过的救生衣,包裹德国柏林音乐厅外的圆柱,但他扮演叙利亚男童Alan Kurdi伏尸海边的模样并拍照,则引发了不同的意见 。事后他向传媒解释了这张照片背后的概念:当时记者和摄影师叫他在希腊列士波斯岛(Lesbos)海滩上摆个姿势,他一时兴起摆了那个姿势。他说:“每天,你都会看到如此多的孩童乘船来到这个海岸。他们每一位都是天使,是最脆弱的一群,但世界正把他们推往那个极端、无望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