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流行曲】构成每首流行曲的十个元素 什么是Bridge、Hook?
当你去卡拉OK唱歌,“爆发潜能”的时候,有没有同时吸收“外来营养”?“爆种子”表演的一刻,还懂些专业知识,做个全能歌手。那么,你知道一首流行歌曲常用的十种技俩吗?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更多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
这十种元素,有些被视为一首歌曲的基本结构,不过在“无可无不可”的今天。所谓“结构”,也只供参考而已,例如chorus叫“副歌”,其实它一点都不是辅助性质,它是歌曲的精华。这些名词,目前的翻译并不理想,为了让大家容易明白,我还是用回英文吧,也尝试把名词重新翻译一下。
1、 Intro (引子)
2、Verse (主歌)
3、Pre-chorus (前副歌)
4、Chorus (副歌)
5、Outro (结语)
6、Solo (单奏)
7、Interlude (插奏/或间奏)
8、Bridge (连接段)
9、Tag (标记)
10、Hook (钩印)
希望这样说,中文和英文会更清晰一些。
流行歌曲起码有这四种基本部分,跑不掉的:
1、引子 (intro)
2、主歌 (verse)
3、副歌 (chorus)
4、结语 (outro)
大家上网听听张学友的神曲《每天爱你多一些》,它的intro便是利用音乐,领引听众进入一种境界。Intro是一首歌的热身,传统的intro,要长时间营造气氛,今天的听众都是上网从十多首歌中挑一两首来听,听了数十秒,还不知好坏,便立即跳过,故此,平凡的intro,会拖掉整支歌。然后,verse便出来了,它的篇幅通常最多。Verse是说故事的文字段落,歌曲没有verse,便没有故事;没有故事,歌曲便不吸引。但以今天的标准也不一定了,今天歌曲没有旋律,只有节拍,也可视作一首歌。更有人说 :“《Happy Birthday》这首歌,其实什么都没有,它只有chorus的几句,却变成全球最流行的歌曲。”
《每天爱你多一些》
● 利用音乐做intro
● Verse1
无求甚么 无寻甚么
突破天地 但求夜深
奔波以后 能望见你
你可否知道么
● Verse2
平凡亦可 平淡亦可
自有天地 但求日出
清早到后 能望见你
那已经很好过
● Pre-chorus
当身边的一切如风 是你让我找到根蒂
不愿离开 只愿留低 情是永不枯萎
● Chorus
而每过一天 每一天 这醉者
便爱你多些 再多些 至满泻
我发觉我最爱与你编写
哦噢 以后明天的深夜
● Chorus重复
而每过一天 每一天 这醉者
便爱你多些 再多些 至满泻
我最爱你与我这生一起
哦噢 哪惧明天风高路斜
呜 ... …
● 跟着,利用音乐做Interlude
● Verse3
名是甚么 财是甚么
是好滋味 但如在生
朝朝每夜 能望见你
那更加的好过 … …
● 最后,利用音乐做outro。
(以上歌词引用至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些》一曲。)
刚才说过verse的作用,便是叙述故事,而chorus则是这个故事的高潮,歌曲的主旨。如刚才的chorus“而每过一天,每一天,这醉者,便爱你多些,再多些,至满泻,我发觉我最爱与你编写,哦噢,以后明天的深夜”,是这曲的精华所在。
什么是pre-chorus呢? 有些歌曲,在chorus高潮之前,想听众在情绪上产生悬念或期待,到了高潮真的到来,更觉精采,于是便来一小段歌曲,为chorus引路。大家看看,张学友唱出pre-chorus“当身边的一切如风,是你让我找到根蒂,不愿离开,只愿留低,情是永不枯萎”,情感上和上一段的verse及下一段的chorus,毫不一样,设计出动人的分别。
Outro便是一首歌的结尾,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唱歌,或轻或重,或快或慢,作用是让听者对这首歌回味无穷,余音袅袅。唱名曲《血染的风采》的歌星,往往在最后把“的风采”三个字拖得很长很长,或加上“呀…呀…呀…”来加强这首歌的震撼力,这就是outro的作用。
从市场学来说,每一首流行曲,都要有一个“卖点”位,或叫hook,钩着听众的记忆,成为这首歌曲的印记;一般会把 chorus用来作为hook,例如刘德华的名曲《忘情水》,chorus的“ 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夜不流泪”便是一个hook。有些人把hook放在歌曲的中段,例如经典歌曲《做个勇敢中国人》,中段便激荡地唱出“做个勇敢中国人”,成为一个出色的hook。 有些人则把hook放在歌曲的首段,例如经典歌曲《夜上海》。
Tag是音乐的小节,可藏在chorus,或在歌曲尾段,有人说它是“hook中的hook”,它可能比一段的hook更浓缩,功能是让一首歌曲有些小节非常突出,容易上心。例如 Louis Armstrong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这四个字,很多人都记得那几个音符 “what a wonderful world”;香港天后林忆莲的名曲《灰色》,许多人记得的便是它的tag“灰色 Ha Ha Ha Ha Ha Ah Ha... ”
当你听一些流行歌曲,发觉突然会有一段音乐演奏,让你精神为之一振,好像除了歌者以外,还多了一个表演嘉宾? 这就叫做solo。Solo常是结他、钢琴或小提琴演奏。喜欢音乐的你,当然有听过Eagles 的首本名曲《Hotel California》的绝妙结他演奏,因为这队乐队精于结他,当然要来一段“晒冷” ,显示solo的实力,让听众得到一份额外的享受。
什么是interlude呢? 它是歌词之间的一段音乐插奏;有时候,作曲家觉得单是歌词,不足以表达歌曲的情感或意思,于是,加插了一段乐段,把上面的歌词和接着的歌词用音乐缝合,它不像solo的作用,是让个别乐师来“晒冷”,反而编排一乐段,让interlude以纯音乐来接连前后内容,衬托歌曲的主题。有数个好例子,它们便是乐队 Marmalade的歌曲《Reflections of My Life》、歌手Jim Croce的歌曲《I'll Have to Say I Love You in a Song》。
最后,何谓bridge呢?它和interlude不同之处,是有歌词的乐段。它和歌曲的前后风格部分并不相似,相反,bridge带点回异,它从“东山飘雨”带去“西山晴”,用意是使一首歌曲变化起来,从一个境界引进另一个境界。最经典的例子是John Denver 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歌者唱完chorus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音乐突然变化另一风格,John Denver唱出“I hear her voice in the morning hour she calls me … yesterday, yesterday”的一段bridge,才回到正常的chorus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这个bridge是非常经典的。
任何艺术,懂得理论非等于懂得创造,不然的话,所有音乐老师都会成为优秀的作曲家。同样地,当你去卡拉OK一显身手的时候,能够分析一首流行歌曲的上述十个元素,并不等于大家会变成一位好歌手。当然帮助是有的,例如你知道某段只是pre-chorus而不是chorus,你便要想想:“我如何唱得有别于上一段的verse,和下一段的chorus呢?”又例如唱出bridge的时候,歌者的感情应该如何演绎,去碰撞chorus的风格呢?
有一句成语叫做“变幻莫测”,当作曲家写出一首流行歌曲的时候,如何好好利用这十种材料,可能连他也心中没底。许多美妙的流行歌曲,都是敲门砖,或撞太岁的意外成果,也许作曲便如恋爱,没有人一定可以爱恋成功,但是当恋爱成功,谁又会关心是什么化学作用呢?
今天,你哼唱一首好歌,单身的你,又可否视为一场恋爱?
撰文:李伟民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当你唱K,可会专业一番,懂得流行歌曲的十种材料?”】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