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书展讲座:要多努力,才能得到幸福?

撰文: 何阿岚
出版:更新:

每次到那间著名的台湾连锁书店,总是从扩音器中听到一把温柔的女声在问“你今天幸福吗?”,前阵子因为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流行起“小确幸”这说法——从微小事物中感受到确实的幸福感。幸福,听起来老土又肉麻,但当问到生活里有否感到幸福时,在立场如此鲜明的社会,幸福又有何意义?

台湾作家龙应台早前带同两本新书《倾听》及《美丽的权利》出席书展,以“幸福,可以透过努力吗?”为题在讲座上演讲。(Youtube截图)

追求幸福的代价

台湾作家龙应台早前带同两本新书《倾听》及《美丽的权利》出席书展,就以“幸福,可以透过努力吗?”,剖析幸福在社会以至个人上实践的可行。龙应台先从她过去几个月在欧洲之行所见所闻做例子,她在旅途中当起了业余摄影师,拍下了一系列她认为幸福的时刻。但一个社会为了让市民感到生活安定,要负出多大的代价?龙应台出游时正遇上欧洲恐怖袭击不断,她拍下了一系列警察在街上的照片——一场球赛,或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日里游人如织的公园,也都布满警察。

(天地图书)

“幸福是多么脆弱的东西,但个人绝对不是无能为力的。”龙应台对当前欧洲的人道和恐袭问题不无感慨。她也邀请现场观众,以7种不同地方的华语,由广东话、四川话以至客家话等,朗读她早年的一些文章,那些文句背后都表达出相同的意思:人要在现代社会感到幸福,必须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龙应台再借用她一位生活于波兰的老朋友来作例子。那位老朋友二战时只有十多岁,作为犹太人的她,更亲身经历了德国人攻占城市、迫害当地犹太人,在如此残忍的时刻,她的父亲依然坚守原则和立场,保持尊严,对抗不公不义的政权。

唯有倾听,社会才能走下去

(天地图书)

是的,龙应台所说的幸福并非是一种个人幸福(或是小确幸),不单单是生活上最平凡的事,更是怎样在社会上追求公平公义,正如台湾小说家张系国在早前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什么是小确幸?讲白了,就是“独善其身”或“各家自扫门前雪”的观念。”

在答问环节,有香港读者就问到龙应台如何看现时的香港政治气氛,特别是雨伞后所出现的对立局面。龙应台坦言,自己并不很了解当中的问题,不能作出有力的回应,但她期望,站在对立立场的人可以先放下一些成见,听听别人的声音。

她说:“我们华人世界,像大陆人与台湾人之间,台湾人与香港人之间,香港人与大陆人之间,不管彼此之间多么不喜欢,却仍然要学会倾听。如果我们不想把追求幸福的、向上的力量,蜕变成向下的、崩坏的力量,个人的力量其实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