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杂货舖“黑地” 山货钢具寻宝地
香港由一个靠山食山、靠海吃海的渔农港发展成一个高科技商业金融之都,市民跟大自然交集日少,市面上传统山货店正值退潮,仅存的都集中在西营盘,山货老字号都转型为专为食肆批发各式不同厨具的大行。然而在石硖尾却有一位年青创业者逆势而行,创办了一间山货店:黑地。
位于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斜对面、足球场对面之福田大厦地下、“肥哥车仔面”隔邻的新店“黑地”,开业月多日子,货品以山货(以竹、草、滕、木、香等天然山地材料手工制作之清洁及煮食工具)和钢具为主。店舖墙色以朴实之浅灰为基调,开扬宽敞之正门地上放有多种香草盆栽,为深沉低调的舖面增添绿意。300呎不到的小店占地比一个郊野公园凉亭大少许,传统和现代元素结合,木架货品排列得井井有条,蕴藏日式简约主义,在石硖尾旧区显得别树一格。
选货喜好出发 本土日系并重
老板Pang直言“黑地”定位一直在变,货种兼顾古今中外,初衷是售卖本土、平民、怀旧的传统山货,舖头取名与石硖尾社区地标历史有关:“这舖位对面的就是俗称‘黑地’的伟智街游乐场,地面很多年前真是黑色。我年少时住在石硖尾白田邨,也是常流连于此的波友,那时好热闹,无得book场,若有5、6队跟队,排成个钟才有得踢。”
他来形容店舖风格“古怪”:“加入了好多山货以外自己欣赏的产品,我本身好钟意钢具,例如在上海街、日本东京浅草和合羽桥成行成市那些,觉得好有型,于是兼卖。户外具如骆驼牌水壶、香港老牌塑胶厂‘红A’出产之胶具亦有售。”
店内一木架上有鸡公碗、陶制钱罂、瓷器等“历史文物”;与严谨规格、线条俐落的钢具相映成趣:“这些瓷器产自九龙湾‘粤东磁厂’,它是香港硕果仅存的手绘瓷器厂,由于以人手涂上花纹,所以每只都是独一无二。”
“okapi studio”生产的本地手工茶叶香薰、“Fire King Vintage”由美国购入的Fire King古董杯及“小小国货”引进的冷门国货(如大陆酒店手电筒、极轻身的“搪瓷”器皿),和粤东一样在此寄卖,构成“黑地”的本土一隅,有推广、扶持本地手工业和小企业之意,“好像okapi studio的年青创办人充满热诚和斗志,著实令我自愧不如。”
阿Pang追求货品多元也尽量合符自己心意,颇重视货品陈列产生视觉观感之和谐,尝试以钢具中和山货杂处的景致;后来添置香草及多肉植物以中和钢具的金属感,至今他仍不断摸索,尚未定调,“事实上这做法有点分裂,钢具稍多,我又卖盆栽平衡一下。”除喜欢日本用品呈现的家居生活美学,他曾任职于日资公司,感受到日本人严谨而自我约束的营商文化,“放在门口的那盏橙,我在一间日本店购得。当时想买橙色,但卖剩一盏陈列品,我无所谓、对老板不停说‘大丈夫’,但对方死都不肯卖,因为担心陈列品有损坏,卖给人有欺骗成份,他们就有这份执著。”
对于日本已故产品设计巨匠、“器具大师”柳宗理,Pang情有独钟,观察到该品牌在本港有人气上升之势,“欣赏其线条靓、简单、实用,未开始‘黑地’前家中早有蝴蝶凳、杯和煲。他的器具虽贵但有好多客人寻找,只是香港卖日本钢具地方不多,诚品书店以外,PMQ(元创坊)有间卖柳宗理,但都是一些相对大路的蝴蝶凳和水壶。”
Pang指“黑地”采购片手锅、平底镬、木碟和玻璃杯等较罕见的柳宗理产品,早前一批刀叉被一扫而空,可见反应不俗,“我目前赚少少差价,迟些跟原厂电邮联络,希望以诚意打动对方,取得以较平价钱在港代理之资格,因为真的有市场。”
实用主义为本 期望融入社区
“‘黑地’以‘实用’为宗旨,不想卖太花巧的物品,全是常用而实际,除骆驼牌水壶较花花绿绿。不过骆驼牌水壶每个都只有单色,其实逐个看也很简洁,只要我不把各种颜色的混杂一起便无问题。”Pang以“不搞多余嘢”为目标,为了维持自己喜爱的简约清新,却花费心力下很大工夫,常改摆法,不惜浪费租金、装修了近3个月才开业,宣传用的Facebook专页至今仍在草创阶段。
除以绿色盆栽点缀一番,也在橱窗上方多挂一些竹制山货及白铁信箱等传统手工艺品,加强草根亲民风貌,“我曾觉得太多东西挂著、太凌乱会给人‘12蚊店’观感,但执拾整齐后,街坊路过一度以为这里是陈列室搞展览,甚至问我可否进来观赏,我就知道出事了。”
尽管周末创意艺术中心常举办地摊活动、TOOLSS有不少食客跨区聚脚,带来可观人流,吸引不少对手工艺品有兴趣者、著重生活质素者逛街经过、入店视察,Pang始终都想“黑地”能在石硖尾落地生根,“我一直都想本区街坊了解‘黑地’是甚么,希望这样做可吸引他们注意山货以外的各种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