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制服 从内而外的风格

撰文: 陈盈瀛
出版:更新:

穿衣服其中一种境界,是懂得因时制宜,在特定的情况穿上最恰当的衣服,制服可谓最能表达其中的讲究。工匠要穿著厚身围裙、空中服务员要穿起亲切得体的套装、医护人员要穿上一身白袍……当中不纯粹是种角色定位,也记载着各行各业,从人与衣服之间所悟出来的智慧和哲学。在制服设计愈来愈多元化的今天,发现更多人开始撇开行业本身的原有规范,对制服一词作出了崭新的诠释。将目光放诸一间店舖,甚至一个企业,可以从制服中观看到的不止是设计本身,当中的微小细节,反映了背后的经营理念、文化甚至热情……摄影:马熙烈、王嘉豪、陈焯𪸩,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有型是基本要求”Chaophraya × Workware

Chaophraya × Workware在Chaophraya,无论老板、厨师或楼面侍应,都穿上一式一样的围裙、tee shirt、牛仔裤及帽子,团队各人打成一片。

本地设计品牌Workware与泰国餐厅Chaophraya,两者的连结,正是由一套制服展开。Workware以上世纪的美式工作服作为原型,将当时属于农夫、工人的穿衣智慧带到今天的日常著装。那天,Chaophray找来Workware订做店内制服,前者对于制服的讲究,混合了后者从工作服而来的执着⋯⋯就由一场对话,细说制服背后所包含的坚持与精神。

01 = HK01记者 B = Chaophraya店主B G = Workware设计师Gen

阿B(左)与Gen(右)同样热衷于美式工作 服,更成功将Workware 的设计特色带到真实的工 作环境。

01:在你们的行业范畴,制服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

B:一开始,我们餐厅是没有制服的,但客人会区分不了谁是员工,经常出现误会……后来亦觉得穿制服是有需要的,能令整个团队更团结,有整体性。

G:相对起来,现在时装店会比较少穿制服,店主都希望员工可以穿上店内的品牌,穿得好看变相就成为一种推广方式,可以吸引顾客目光。记得以前I.T的制服都很漂亮,直条恤衫,但现在都全部改穿当季货品了。反观餐厅的制服风气的确比较浓厚,就算到日本、巴黎,再有型的店舖都会有套制服,只是在香港,却没有印象见过什么好看的制服,能叫人难忘。

阿B 是中泰混血儿,餐厅糅合迎新派泰国菜 与怀旧港式装潢,打破九龙城一般泰式餐馆的传统味道。

01: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制服文化非常深厚的地方。你们觉得背后是基于什么原因,塑造出日本人对于制服的执著?

G:日本人做每件事都要注入风格,要与人不同。你只要留意他们的设计,会发现每个微小细节都有着强烈的一致性,就以餐厅为例,他们着眼的不止是食物,由碗碟、装潢、陈设都是一个整体,即使连收银的盘子都要精挑细选,可想而知,制服当然会被视为其中一个重要考量。所以在日本会找到更多专业的制服设计公司,由设计到制作都能够仔细打点,才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严谨要求。

B:我认为制服是对行业的尊重,从日本职人身上就能感受到这一点。当穿著一套与身份、职业相称的服装,能够令人更专注投入工作的状态,实际上亦更加事半功倍,因为制服就是为了工作而被制造出来的服装。就好像以前当童军,即使本身已经有一套校服,但参加童军活动的时候总要换上童军制服,也就是一种身分象征。

想进一步了解关于两人对制服背后所包含的坚持与精神,及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