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香港博物馆展览预告 由古早西洋机械钟表睇到高清数码敦煌

撰文: 黄正轩
出版:更新:

继《万寿载德——清宫帝后诞辰庆典》及《永生传说——透视古埃及文明》,康文署继续与北京故宫博物馆及大英博物馆合作举办《钟表珍宝展》(暂名)及《奢华世代:从亚述到亚历山大》展览。
前者展出120件故宫珍藏,清初从英国、法国和瑞士等欧洲国家入口钟表以及乾隆御制钟表;后者会展出210件大英博物馆珍藏,包括亚述、巴比伦及波斯等帝国的奢侈品和战利品。
《数码敦煌——天上人间的故事》展览将以“高保真”数码摄影技术,高清还原莫高窟壁画细节。此外有本地玩具设计、公共广播史及木雕工艺展亦将举行。

香港科学馆《钟表珍宝展》(暂名):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

鸟形机械钟展品。(康文署提供)

《钟表珍宝展》(暂名)是康文署去年10月跟故宫博物院签订“合作意向书”之后续。科学馆总馆长陈淑文表示是次展览将于科学馆举行,展期由12月至明年4月,示范古早西洋机械表的科学原理及知识,借以推广科学。

故宫博物院借出120件珍藏,包括14至18世纪来自英国、法国、瑞士的精美欧洲钟表,以及中国广州制产品。钟表自明末清初起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机械钟除报时以外功能甚多,深为清帝钟爱,乾隆御制钟表更是数以千计。部份设有机关,可发出音乐或产生走马灯效果,更有西洋喷泉模型,在当时被视为玩具。

展览将邀请故宫专家示范启动经过修复的大型钟表,焦点有“铜镀金乡村景色水法钟”,能展示场景如鸟类饮水及人物走动,更晓发出音乐。同场亦会展出伦敦科学馆提供的17至18世纪钟表仪器制作设计图,另有齿轮、钟摆等零件,配合互动多媒体,理解古早钟表及水法器的运作原理。

香港历史博物馆《奢华世代:从亚述到亚历山大》:2018年5月至9月

香港文化博物馆《数码敦煌——天上人间的故事》:2018年7月至10月

敦煌莫高窟。(康文署提供)

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壁画及经卷博大精深,为举世知名的佛教艺术重地。莫高窟近代以来屡受人为损坏,大量文物流失。敦煌研究院近年以“高保真”技术复制敦煌洞窟壁画,以作保存,数码高清图像可放大至实物大小,清晰重现细节。今年7月起在文化博物馆举行的《数码敦煌——天上人间的故事》展览有46件展品,参观者有机会观赏位于莫高窟第61窟、五代十国时期的《五台山图》,了解古代寺庙建筑特色。第285、141窟的壁画亦会透过高保真图像展出,还原原画中的飞天和乐器形态。

2014年,文化博物馆曾进行《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 敦煌 ― 说不完的故事》;今次展览可视为延续,著重解读,配合多媒体投影设备及手提电话应用程式丰富内容。特设“人间故事”解说敦煌壁画人物衣著化妆所呈现的衣食住行生活文化。此外亦有“佛教故事”部份,简介飞天和各式神佛。

其他重点展览

李永铨展览。(康文署提供)

李永铨(Tommy Li)为香港设计大师,风格前卫,主力海报、包装、企业品牌形像策划。今年6月至9月,《李永铨——玩・物・作》设计展于文化博物馆举行,展出大量人偶作品,回顾李永铨40年设计经验。而《光影流声——香港公共广播90年》展览(暂名)11月于文化博物馆开展,为期4个月。香港电台历史为主要内容,除了照片和影像外,还展出旧式设备如“开台咪”。

历史博物馆正全面更新常设展览内容及设计,预计于2022年完成,《香港故事》将延伸97回归后的历史,加插更多人物故事,包括名人及草根阶层。人选仍在构思阶段,或包括娱乐界代表人物及影响香港发展的商人。除《奢华年代》外,历史博物馆于12月亦会举行《漆木精华:潮州木雕展》,简介潮州自唐宋承传至今的金漆木雕工艺,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自唐宋承传至今的金漆木雕工艺,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康文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