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三月】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 愤世嫉俗怪女孩之父
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Hong Kong)期间再度来港,在欣赏他的新展览前,先回顾其创作生涯的种种。
孤独和疏离感,是我创作的动力。
奈良美智1959年出生于青森县弘前市,为家中𡥧子。父母谋生忙碌,跟两兄长年纪甚远,几乎在托儿所孤独度过童年。
奈良性格内向,上堂游魂,喜与动植物、动漫画、素描簿和欧西流行歌为伴,比起跟人沟通,他更善于跟猫狗和花草树木交流,深远影响成年后艺术方向。
毕业于爱知县立艺术大学,年少轻狂的奈良竟当上了高中美术教师,不羁放纵依旧;三次欧游后,1987年正式远赴德国留学,就读杜塞道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身为言语不通异乡人,科隆跟青森一样他深感疏离。期间深受新表现主义(Neo-expressionism)艺术及Punk Rock和欧美民谣等音乐薰陶。90年代移居美国开展当代艺术创作,曾任加大洛杉矶分校客席教授,到了千禧年起他搬回日本发展,仍不断旅行增广见闻。
个人标志:藐嘴藐舌怪女孩
奈良离不开头大身细黑脸女孩。古语有云:“目不斜视”;奈良笔下女孩却长着分岔而眼尾上吊的丹凤大眼,鲜明扁鼻、紧抿薄唇,一脸稚嫩却怒气冲冲,不屑又凶恶,像看透世事睥睨世人,无声宣告:“即使如此,奈我如何?”充满反叛精神邪恶气质。
愤世嫉俗而一脸轻蔑不怀好意的小女孩竟同香港有渊源。网上传言奈良80年代访港看见一个大眼额高、可爱但邪恶的小女孩,以彩色蜡笔和卡通线条绘画,不时让她穿上得意绵羊装,与温驯小狗为伴。女孩面形轮廓受日本传统祭典面具影响,姿势则参考儿时卡通,风格古今东西合壁。这公仔或许不是妹妹而是雌雄同体的纯粹幼儿,创作时并无太多考虑,反映奈良中性的童真。
作画材料信手拈来,不少画在原稿纸同纸皮箱上,奈良很少为角色加入透视背景,涂满一片浅色或白色,简洁清雅。刻意“留白”既为突显人物,亦源于家乡青森县的冬日,孩提时孤伶伶见证白雪掩盖田野的记忆。他于90年代后期涉猎立体创作,使用混合媒介将平面作品变成大型雕塑。
奈良美智仿佛有好多话要说,怀缅隔绝外界影响之童年;然而他拒绝评论作品意义或做归类,较强烈个人想法如反战、反核同和平主义等只偶然出现。即使怀住复杂情感,仍留给凝望观众、欲言又止的女孩传达。他曾坦言开心时不会画画;只有愤怒、孤单和难过时才能画画,跟作品交流。
因沉痛与孤独而异常冰冷的世界,但内心绝不是恶的。而我宁可在这样的世界中长居。
不老女孩廿载转变
女孩多年来不断进化。她们有“小魔女”阴暗面,手拿匕首、吸烟、举中指和爆粗;或化身狂野Rock友,露出满口锋利滴血尖牙。率性顽皮,像似孤愤和叛逆等情绪的浓缩化身。奈良指小女孩无法攻击别人,她们是被更邪恶的大人包围威胁而流露敌意,对冷漠无情的现实反扑。小女孩越恶形恶相越显得弱不禁风,皆因头大身细造型将一切“萌化”。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大地震,随后福岛发生核灾,沉重打击奈良美智。面对熟悉社区瞬间消失,他曾有半年无法投入工作,悲伤之余觉得遭逢极端天灾,艺术家无能为力,创作失去意义。
同年父亲离世,奈良惊觉作品一直太过自我中心;年过半百的他反思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也变得成熟。体会人生无常,女孩仍孤僻有心事,却不再叛逆鬼祟藐嘴藐舌,多了内敛沉默。早在2005年起已出现柔和晶莹大眼睛,水汪汪似带着比以前丰富的情感,悲喜交杂;时而闭目或在贴胶布独眼,沉思冥想。祥和面相女孩,经历311大变后他将之发挥至极致。
对于部份观众而言,奈良风格转变带来更大想像空间,也充满“治愈”力量,抚慰灾难伤痛。
奈良美智2015年举行首次香港个展《无常人生》,属于他对福岛核灾和至亲逝去的沉淀。《生命之泉》雕塑创作历时十多年,巨型茶杯中叠起孩子头颅不断默默流泪;《Black Eyed》女孩目光深邃,叫人屏声静气。
对于画了卅年的女孩,奈良接受南华早报专访提供了来源新说法。奈良出生前母亲曾怀女胎,可惜不幸流产。奈良视那位没出世的姐姐为自己一部份,深入心灵角落。
奈良美智现时住在乡下,种树为乐,深居简出。三十年回顾展如火如荼之际,个人艺术馆N's Yard亦完成装修,开馆在即。
奈良美智个人作品展日期:2018年3月26日至5月12日时间:星期二至六/11:00am至7:00pm地点:佩斯画廊(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1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