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用海边垃圾创作 日艺术家武田哲反思环境污染

撰文: 程皎旸
出版:更新:

旅居美国20年,日本艺术家武田哲2010年回到家乡,偏偏一年后日本发生福岛核事故 ── 数万名核电站附近的居民被迫撤离;用来冷却反应堆的海水直接排出核电站外,对日本东部太平洋造成极大核污染,严重影响海洋生态;核爆炸喷出的放射性气体扩散至周边国家,引起东南亚一带居民对核辐射的恐慌……这令武田哲深切反思,他与家乡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日本艺术家武田哲首次在港举办个展《The Sound of Nature》,展出最新的画作及立体作品,表达他在福岛核泄漏事件后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Art Experience Gallery)

2011年3月发生的这场灾难,与海洋关系密不可分。灾难过后,武田哲每日都会去海边散步,他发现海洋环境污染严重,被海浪冲来的垃圾堆积在沙滩上,与贝壳、石子一起,经过日晒雨淋,日复一日逐渐占据、侵蚀沙滩。这样的观察令武田哲感悟:若任由废弃物堆积,自然灾害终会发生。

武田哲将海边的废弃物拾起,并制成装置艺术品,废物利用的同时,希望唤起大众对环保的关注。(Art Experience Gallery)

于是,他开始《The Sound Of Nature》系列创作。这个系列的画作与装置艺术里,总有石头一般的物体堆砌成塔,塔尖顶著一团云状物,如核爆爆炸形成的蘑菇云似的,更像一个乌黑的人头,装满了废气 —— 对环境的破坏,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污染。

武田哲受1980年代纽约文化薰陶,对当时的街头文化情有独钟,尤其喜爱涂鸦艺术,所以他的画作也带有涂鸦的随意感;除此之外,他也喜欢Hip-hop丶Rap丶Punk等音乐,这些音乐大多充满创作者对于现代社会种种弊病的不满,而他自己在创作时,也常把对社会的批判通过艺术呈现出来。

其实不止武田哲,福岛核灾令日本艺术界更多地介入社会,例如摄影师太田康介,跑去灾区做义工,拯救那些被灾民遗弃、仍在灾区流浪的动物,并为它们拍摄相片,出版记录影集,引起公众关注。日本虽然离香港很遥远,怕受核辐射影响,不吃来自日本的食物便是,但核威胁并不遥远,大亚湾核电站就近在咫尺,武田哲的作品所关注的,又何止是日本国内的问题?

展览:《The Sound Of Nature》

时间:2016年5月7日至6月11日(星期六) 11am至6pm

地点:艺术创库画廊(香港新界荃湾海盛路9号有线电视大楼20楼2009室)

Artist Profile

(Art Experience Gallery)

武田哲1961年生于日本神户市,从小便梦想成为艺术家和到外国生活,于日本东京武蔵野美术大学毕业两年后到纽约修读版画,并旅居纽约23年。2010年回流日本,曾于日本及英国等地举办展覧。其创作受八十年代的纽约文化影响极深,尤其是当时的音乐丶涂鸦和街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