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得奖Cyberpunk小说 Netflix剧集《碳变》融合侦探与科幻
Netflix的《黑镜》(Black Mirror)其中一集讲述人的意识能够寄存于另一个身体中,以延续生命。即将启播的剧集《碳变》(Altered Carbon)亦围绕灵肉分离,探究这种科技对人的影响。“High Tech,Low Life”,正正是Cyberpunk其中一个主题。改编自Richard K. Morgan的同名得奖小说,《碳变》充满传统Cyberpunk元素,亦加入冷硬派(Hard-boiled)推理成份,有不少动作场面。相比晦涩的经典作品如《神经唤术士》(Neuromancer,1984),《碳变》或许是进入Cyberpunk世界的入门之选。
从电影到剧集 原著作者对Netflix有信心
高端科技、奇幻都市、人机大战,Cyberpunk小说视觉元素丰富,一向是电影的改编来源。在大银幕放映,观众仿佛置身于幻想世界。卖出版权后,《碳变》最初亦计划拍成电影。编剧Laeta Kalogridis保留原著细节,写了将近3小时的剧本,最终版本也需2个多小时。可惜资金不足,未能找到合适的导演。后来在监制David Ellison的建议和帮助下,《碳变》变成大制作剧集,有更多时间发展小说中的情节。
虽然作者Richard K. Morgan以为作品会出现在大银幕上,但他对Netflix也充满信心,认为剧集质素绝不比荷里活电影逊色。而且小说并不是一味追求紧张刺激,剧集有更多时间铺排情节,贴近原著。另外有媒体指《碳变》是Netflix制作费高昂的剧集之一,担任男主角的乔尔金纳曼(Joel Kinnaman)亦言:“Netflix能够制作一个比《权力游戏》(Game of Thrones)头三季更高预算的剧集。”如此大制作,令人更期待2月2日《碳变》启播。
剧集概要:人类能够备份个人记忆,植入其他身体内,延续生命。可是这种科技基本上是富人的玩意,富翁Laurens Bancroft为了查出自己被杀的真相,以重生为回报要求主角Takeshi Kovacs缉凶。而在别人的身体中,Takeshi Kovacs的经历探问了灵肉分离的种种影响。与传统Cyberpunk小说一样,表现对科技的悲观和“什么是人”的探索。
Cyberpunk+推理 作者:类型是无意义的
2003年,Richard K. Morgan凭这部处女作获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Philip K. Dick Award,Philip K. Dick即是电影《银翼杀手》原著作者),受科幻小说业内人的肯定。而《碳变》原著备受关注的其中一点,是将侦探元素加入Cyberpunk小说。故事以查案展开剧情,主角Takeshi Kovacs是位士兵,勇猛刚健,不时与敌人肉搏。这种角色正是冷硬派侦探小说中的侦探形象,可见《碳变》同时继承了冷硬派传统。
接受传媒访问时,Richard K. Morgan指对自己而言“类型是无意义的”。“我会在书店四处找书看,而不是只看某一类型的书。”他明言受Cyberpunk始祖、《神经唤术士》作者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最深,亦从小接触科幻小说作家波尔安德森(Poul Anderson)的暴力描写。Cyberpunk迷会在《碳变》小说中找到各种熟悉的元素,推理成份却令你有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