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17】回顾四大文化建筑 罗浮宫分馆靓定LEGO House正?

撰文: 刘力田
出版:更新:

2017年是文化建筑丰收年,甚至可以称为“博物馆年”:世界最享负盛名的法国罗浮宫历史性于外地开设分馆、世界最大型的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于南非开幕、展出所有LEGO模型原型、甚至本身都是一件“LEGO”的LEGO迷圣地开张,还有中国最大型、亦是全年最具争议的天津图书馆落成。这些建筑不但意义深远,而且极为美观,年末之际,不妨给眼睛吃一颗糖果。

阿布扎比罗浮宫

位于阿布扎比一座小岛的海上罗浮宫,规模和气势惊人。(Louvre Abu Dhabi)

阿布扎比罗浮宫于2017年11月中开幕,是罗浮宫首次在法国以外地方开设分馆,由法国著名建筑师Jean Nouvel设计,整个建筑项目历时十一年,建筑面积达97,000平方米,最终成品相当震撼。

“光之雨”(Rain of Light)是建筑核心。(Louvre Abu Dhabi)

名为博物馆,但以其量级计算,说是一座“城”也不为过。阿布扎比罗浮宫并非单项建筑,而是一个包含55座独立建筑物的“博物馆城”,当中单是画廊已经有23间。最注目点在于那包围著整个园区的硕大穹顶,直径达180米,内藏八层网状结构,自然光照射下来,先经过穹顶多重过滤,会在地面投映出独特的斑驳“星光”。夜里,穹顶图案更会化成7,850颗星星,名为“光之雨”(Rain of Light),成为博物馆的标志。

阿布扎比罗浮宫并非由巴黎罗浮宫一方营运,乃阿联酋支付巴黎罗浮宫4亿欧元(约36亿港元),以借用“罗浮宫”之名30年。该馆除展出250多件阿联酋艺术珍藏外,还获得包括巴黎罗浮宫在内的13间顶级博物馆借出梵高自画像、达文西《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等约300件珍贵展品,为期至少2年。

近年阿联酋积极提升自身软实力形象,2017年4月宣布成立“软实力委员会”,藉文化、体育等项目提升国际地位,可以期待将有更多新表现。

气氛、光线皆完美,地板是镶铜框的特制形式,近看亦不怕失去质感。(Louvre Abu Dhabi)

天津滨海图书馆

场地宽广、明净。(战长恒)

2017年中国建筑界、甚至是民间议论最多的建筑莫过于这间。

这个由荷兰建筑事务所MVRDV与天津城市规划设计学院合作设计的“天津滨海图书馆”,属天津市“滨海文化中心”规划的一部份,并作为城市文化区域的重要核心之一。

整座建筑物占地362,744平方尺,几乎有两个维园那么大,以一个图书馆来说非常夸张。不过最浮夸的不是面积,而是其波纹形设计、舖天盖地的“书架墙”,不禁令人想起Zaha Hadid的签名式风格,让人仿佛置身未来空间,亦正正是这幅“书架墙”最惹人争议。设计固然带来视觉震撼,但大家细心看,上部的“书架”其实没有书,只是清一色的贴纸,好端端的国家级形象建筑渗成笑柄。

其实MVRDV的原设计是在上层书架墙后开辟空间,并设置通往上层书架的门和通道,因此书架原本能有实际作用;不过天津市当局为赶期完工,便取消了这一项设计,改以贴纸充数,相当可惜。

建筑外型,比想像中大。(战长恒)

丹麦LEGO House

鸟瞰而看,是色彩缤纷的LEGO。(Kim Christensen)
从平常角度看,却是简约箱型建筑。(Kim Christensen)

全世界LEGO迷最向往的圣地莫过于此——LEGO House。这座位于丹麦的LEGO博物馆可以说是那种“梦种成真”的建筑,直接运用LEGO元素便已经相当切题,LEGO本质亦与建筑极为吻合。从外型来看,就是堆叠的巨型LEGO模型,内部空间方正、自然分割,不必多赘。建筑特别之处在于仰视和鸟瞰会有截然不同的风景,从路边观看,是单调简约的箱型建筑;然而当你走进这王国之内,便会发现地上的丰富色彩,越深入、越往上走,便能参见建筑更为缤纷的形态。

建筑师透过控制视角,让固有的建筑在访客眼中完成变化过程;同时亦保护周边街景,毕竟LEGO必须运用缤纷色彩,而大量鲜艳色彩可能对景观造成破坏。最终成品做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无论是概念还是访客实际体验都值得拍手。

+4

Zeitz MOCAA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

Zeitz MOCAA由粮仓改建,外型像一间酒店。(Iwan Bann)
筒形粮仓的切面是博物馆标志性元素。(Iwan Bann)

由Heatherwick Studio设计、位于南非的开普敦的Zeitz MOCAA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于2017年9月开放,巨大、沉重的码头工业风建筑藏有6000平方米展览空间及80个画廊,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

开辟出偌大中庭空间。(Iwan Bann)

博物馆由一个筒形粮仓改建而成,原建筑因当地引进新储粮技术而在上世纪90年代被淘汰。至2013年Zeitz MOCAA计划启动,Heatherwick Studio对这座历史古迹作出重新诠释,将这经济发展的旧象征转化为当代文化艺术中心。

如此耸立的艺术博物馆并不多见,从外观上看,倒会以为是一座改建的酒店。建筑内部原本被一栋栋筒形结构塞满,建筑师改建时最大难题是如何开辟大型中庭空间,最终决定在各个筒仓中间切割,形成现今的奇特纹理。经重新分隔后,原有的10多层空间变成9层,包括屋顶花园、修复实验室、书店、餐厅和酒吧。此前,非洲艺术一直在外地漂流,难免有浓重寻乡情怀,现在非洲艺术界在故乡得到了最大的集中地,相信有空间展现更多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