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注意】偷书贼也分真假文青 美国独立书店出招防范伪文青

撰文: 潘宛沚
出版:更新:

中学时读到鲁迅的〈孔乙己〉,其中一幕讲到孔乙己偷书,“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的确比起偷钱,偷书是一件风雅之事。但在美国的独立书店,偷书却教店主们头痛,甚至要在书架上贴上警告。似乎和偷窃这种反叛行为呼应着,最常被偷的都是以非主流著称的作家。贼人仿佛要将这些非建制作家解放出来,又或者正如部分店主所言,贼人不过是扮下文青而已。

查理·布考斯基浪荡不羁,吸引偷书者。(Pinterest)
《路途上》于2012年改编成电影《浪荡世代》。(《浪荡世代》剧照)

“解放”非主流作家作品 店主:不要在小型书店偷书

传闻香港文青最爱村上春树,在美国的被偷名单上《挪威的森林》也榜上有名。但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美国作家查理·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他混迹低下层,也以描写低下层的诗作闻名,甚至影响了美国摇滚乐,可是他离世后也不被主流文学界承认,偷他的书就像是无声的抗议,以行动配合他的反抗精神。

“当你在Google搜寻‘底层文学’(lowlife literature),第一个结果就是‘布考斯基:底层文学教父’(Bukowski: The Godfather of Lowlife Literature)。他的错位美学的确吸引了一些反叛的人,认为偷书是正确的,甚至是令人兴奋的。”“The Writer's Block”书店店主Drew Cohen解释道。另外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的《路途上》(On the Road)是60年代嬉皮士运动的经典作,反抗主流的价值观同样吸引偷书者。Cohen却提醒贼人不要在这种小型书店偷书──要偷的话不妨到大型连锁书店。

书店贴出告示,警告偷书贼。(Community Bookstore)
琼·蒂蒂安的《缓缓走向伯利恒》经常被偷。(网上图片)

店主贴告示 防范伪文青

偷书者有真文青,当然也有伪文青。在“书是道具”的年代,琼·蒂蒂安(Joan Didion)正是美国伪文青最爱。她是美国公认的优秀作家,也是时尚的代表。80年代与女儿为GAP拍了一系列照片,2015年又以80岁高龄登上时尚品牌Céline广告。看琼·蒂蒂安的书不但是学习,也变成一种时尚。而她的成名作《缓缓走向伯利恒》(Slouching Towards Bethlehem)是偷书者最爱,店主也不禁贴上告示:“请不要在本店偷琼蒂蒂安的书。”

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这些个性女作家也不幸成为伪文青的目标,“人们偷那些令自己看上去有学识的书,即使他们根本不想看。”“Astoria Bookshop”书店店主Lexi Beach说道。既然不是欣赏书的内涵,又何必花钱买呢?偷书者的心声不言而喻。

光看书名已明白为什么要用偷的了。(网上图片)

性爱书籍不敢买只敢偷

偷书者不一定是文青,心理励志的书也常常“被消失”。《Sex for Dummies》、《Art of Seduction》,光看这些书名也不难明白为什么要偷了。试想在收银处众目睽睽之下拿出一本教人性爱的书,真是少点勇气也不行。另外一些伦理学的书籍也无原无故被偷,令店主摸不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