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PS】星战+古典美术 意画家搬黑武士入17世纪宗教画

撰文: 黄正轩
出版:更新:

作为“后传”第二部曲的《星球大战》第七集《最后绝地武士》(The Last Jedi)等咗两年终于上映,据闻剧情“超展开”。有幸在上映日即睇即兴奋的朋友,我恭喜你,不过千祈不要周围同人唱,因为“剧透死全家”。艺术界都不甘寂寞,趁星战热潮又起,美国有画廊最近有个《Religious Paintings of the Expanded Galaxy (A 17th Century Star Wars Mash-up)》画展,展出意大利画家Riccardo Mayr把《星战》中的角色及太空船等元素画入17世纪宗教画的“改图”作品。看完真系要问句:“违和君呢?失踪乎?”

Riccardo Mayr《Unreasonable Threat of a Contemplative》,把帝国大杀伤力武器“死星”加入原作——English School, 18th Century《Marine with Shipwreck》。(Gallery 30 South)

有人话《星战》是发生在宇宙的武侠剧,而不是正统的硬科幻作品,其实错唔晒。超高科技的银河世界中却有拿激光剑的武士侠客,父子情仇、正邪交战的桥不怕旧最紧要受,二元对立元素和剧情结构跟足学者李维史陀提出的“神话结构”故事原型,难怪老少咸宜。正因为《星战》故事有永恒命题同宗教性质,或者跟古典美术经常取材自《圣经》的宗教主题有所吻合?

Riccardo Mayr《The Long Lost Hologram Message》:“穿越”回17、18世纪的Obi-Wan Kenobi和R2D2,有种庄严宗教感同悲怆。原作是油画《St. Francis of Paola》。(Gallery 30 South)

正在美国Gallery 30 South展出的《Religious Paintings of the Expanded Galaxy》系列作品由画家Riccardo Mayr及Emanuele Taglietti合力完成,是对一批17至18世纪(意大利洛可可时期)宗教画真迹进行修复,从中加工二创成《星战》油画。作品目标是“以后现代的范式展现宗教信仰和道德”。而这所谓“后现代范式”的本质是一个假想的虚构现实,发展自《星战》这个成功的科幻电影系列横跨多代人的曝光率和观众迷恋(当然,《星战》积累发展出的宏大世界观相信也很重要),同时作品都锐意为本来充满比喻的宗教画“提供通往真理概念的新路径”。

Riccardo Mayr《Arc of Constantine and Star Destroyer》,在Franz Kaisermann原作中的天空加入了银河银国的“灭星者”战舰。(Gallery 30 South)
Riccardo Mayr《Castle St. Angelo with Imperial AT-AT Walker》,在Franz Kaisermann原作中加入了银河银国的“AT-AT”骆驼机体。(Gallery 30 South)
Riccardo Mayr《Neoclassical Landscape with Cloud City》,“云中天空城”出现在Franz Kaisermann的原作半空中。(Gallery 30 South)

主要创作者Riccardo Mayr正职为建筑师,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古典美术狂热爱好者。所谓“三岁定八十”,Riccardo Mayr在意大利东北部城市费拉拉(Ferrara)长大,当地是文艺复兴重镇,是Giovanni Bellini、Fra Bartolommeo、Raphael、Titian及Dosso Dossi等著名艺术家的发迹地。Mayr一家住在市中心一栋祖传巴洛克时代古宅,他自小已被宅内大量藏画包围,耳濡目染下深深爱上古典美术,特别是宗教画,也学识使用不同物料绘画。

后来继承了这家族画廊,Mayr认为《星战》的故事跟祖传的宗教画一样,都有忏悔、牺牲同救赎等基督教核心涵义。古和今,或者可以二次创作的形式隔空对话?以这种感受为创作动机,他跟他母亲的绘画师傅Emanuele Taglietti一起完成了《Religious Paintings of the Expanded Galaxy》的系列。

Riccardo Mayr《Escape From Gliese 832c》,改图自17世纪Guido Reni《The Escape to Egypt》。(Gallery 30 South)

二人主要采用画家Franz Kaisermann以及巴洛克时代艺术学府“School of Ferrara”学生的作品,因为年代久远,失修损坏的画一定有。除了把现代流行文化Icon如黑武士、R2D2等跟17世纪来个穿越时空联乘有玩味外,也有住以现代的触角去保养、修复的用意。这种做法无疑值得争议,Robert Rauschenberg把Willem de Kooning的原草图擦走就很知名,为现代艺术家修改古老作品、从而转化出新意义,定下了先例。更多资料可参阅画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