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兰桂坊发迹、Hermès高层赞好 涂鸦大师Kongo的故事

撰文: 刘力田
出版:更新:

涂鸦以往在艺术界的地位可能就跟香港“欠债还钱”大红字差不多,基本被视为一种破坏。不过这种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形式,总诱惑着人释放内心的狂喜,涂鸦艺术家将人们从许多规则里解救出来,优秀的涂鸦就是有能力将“欠债还钱”带到艺术的层次。来自法国的涂鸦艺术家Cyril Kongo自80年代起就在当地开始街头涂鸦生涯,不过正如所有次文化艺术一样,即使艺术家技艺如何了得,毕竟受众有限,始终只能在主流边缘徘徊。现在的他有品牌合作、纪录片电影、还有两幅作品在巴黎大皇宫展出,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兰桂坊涂鸦 获Hermès高层看中

从1988年开始,Cyril Kongo与多位知名涂鸦艺术家及团队合作,又与一众巴黎涂鸦艺术家组成M.A.C.团队,共同绘制多幅巨型壁画;甚至联同M.A.C.团队,自2002年起在法国搞国际涂鸦艺术节“Kosmopolite”。Cyril Kongo在自己的领域努力了十多年,在圈内有了一定成就,但因为涂鸦文化始终仍未进入主流,所以也就这样。

每一个艺术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成名的樽颈。要不做一些惊天动地的行为吸引眼球;要不继续默默耕耘,让作品为你说话,许多人这样就一辈子了。Cyril Kongo没有乞求收视,或许他明白独特、优秀的作品就像漆黑中的萤火虫,总会发亮的。

幸运的是他等到了,一次在兰桂坊街头涂鸦的时候,他的画作被奢华品牌Hermès的高层看中,不过别误会,最初邀请的并不是什么大型商业合作,只是为那高层的儿子设计帽子图案而已。Kongo漂亮地完成了这件“小工作”,三年后,“Hermes Graffiti”Kongo x Hermè s 丝巾推出,以斑斓的色彩搭配、夸张的斜纹设计,成为Hermes 2011 FW系列最注目的配件之一,更别具意义的是:他的涂鸦终于走上了主流的殿堂。

Richard Mille RM 68-01 陀飞轮“Cyril Kongo”腕表。

另一商业注目作是2016年与瑞士钟表品牌Richard Mille合作的RM 68-01陀飞轮“Cyril Kongo”腕表。不懂表不紧要,但大家应该稍为听过腕表零件是何其精细复杂吧?连陈奕迅都有唱的“陀飞轮”基本上是最复杂、最精美的腕表设计,Kongo却亲手用笔尖特别精细的钢笔勾画轮廓,再用手工喷涂绘制腕表的每一枚零件。涂鸦与腕表的历史性结合,并非单纯在表面印上图案,而是在每一个零件上进行涂鸦,至今无人能及。

这种要用上显微镜的精细工艺,与我们一般认知为随性奔放的涂鸦艺术融合,无愧为艺坛杰作。

香港个展 展现巴黎的感动

奥朗德与Kongo一同出席开幕礼,后面是Kongo的涂鸦作品,为场馆主题壁画。

再来谈他的艺术成就,便要回到2009年,他的作品被知名艺术收藏家 Alain-Dominique Gallizia 发掘,并将其放进巴黎大皇宫举行的艺术展“Tags in the Grand Palais”展出,肯定了其收藏价值。2011 年巴黎知名艺术代理人 Claude Kunetz 为 Kongo 举行首个个人展览《De la rue jaillit la lumière》,意为“街头生光”(来自法文De la discussion jaillit la lumière,辩论生光)。其作品更成为今年3月开幕的巴黎艺术中心Cité des Outre-mer 的主题壁画,当时Kongo与时任法国总理奥朗德共同出席开幕礼。

他的涂鸦风格以文字为主,多为密集式的彩色喷墨字母,现时亦演变为城市涂鸦艺术的典型代表。没有刻意加入主流元素,令他的风格成为主流。

不敢说这是一个多励志的艺术家发迹故事,想必也有人觉得他是单纯幸运遇上那Hermes高层,不过他是典型的“不是因为看见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见希望”例子,共勉之。

Kongo会于12月回到香港举行个人展览,场地在中环Amanda Wei Gallery,主题为“LA FRENCH TOUCH”(巴黎的感动)。画廊主人Amanda用心搜罗并呈献18幅艺术家作品、混合素材作品以及铸铜雕塑,传递Kongo涂鸦中的永恒主题:爱、和平、喜悦和自由。

艺术家Kongo本人更会专程由法国来港,参与12月8日傍晚在画廊举行的开幕酒会,分享其创作心得,不知道他会不会再临兰桂坊原址作画一幅呢?

《LA FRENCH TOUCH》

日期:2017年12月8日至2018年2月8日时间:11am – 8pm (星期一至六)费用:免费地点:Amanda Wei Gallery(Shop B, Lower Ground Floor, Wilson House, 19-27 Wyndham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