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色彩虹】亚洲首个LGBTQ艺术展 中港台同志的美丽与哀愁

撰文: 潘宛沚
出版:更新:

香港同志影展即将闭幕,而台北的同志艺术展则在近日开幕,同志盛事可谓一浪接一浪。于台北当代艺术馆举办的《光‧合作用:亚洲当代艺术同志议题展》,是亚洲首个以LGBTQ为主题的官方美术馆展览。随着台湾于今年5月宣布禁止同性结婚违反宪法,亚洲地区纷纷向台湾投以羡慕的目光,认为是文明的进步。但是次同志艺术展的作品揭示的是同志的骄傲,也有同志的创伤。

杨嘉辉的《消音状况5:消音合唱》以消音比拟同志的位置。(图片由马凌画廊提供)

参加《光‧合作用:亚洲当代艺术同志议题展》的艺术家来自亚洲多个地区,包括中港台及新加坡等地。22位艺术家,51件作品,策展人胡朝圣认为“光”的主题就是包容各种可能。主流推崇健康、干净的同志形象,但同志并不只是这种面向。

杨嘉辉用他擅长的声音艺术探讨同志议题。(图片由马凌画廊提供)

香港:消音喻同志困境 黑白摄影讽东方主义

香港声音艺术家杨嘉辉的作品《消音状况#5:消音合唱》,合唱团演奏歌曲,却抑制歌声,观众只能听到歌唱者的呼吸、翻阅乐谱的细碎声音。透过刻意抑压歌者声音,杨嘉辉比拟同志被边缘化的位置。如果说台湾修宪是亚洲文明进步的标志,那么是否代表同志问题就能完全解决呢?杨嘉辉的作品留给观众更多思考空间。

《东方遇见西方》是曾广志著名的摄影作品。(图片由Ben Brown Fine Arts提供)

另一位香港艺术家曾广志(1950-1990)移居美国,是次展览的选自他1979年的摄影作品《东方遇见西方》。曾广志当初在外国艺术圈的名气不大,这辑《东方遇见西方》却教人难忘。喜欢自拍的他在这辑黑白照中穿上中山装,架起墨镜,严肃地站在外国名胜前,滑稽得来又有一丝格格不入的哀伤。既是华人,又是同志,曾广志在西方处于双重边缘的位置,中山装加墨镜的神秘造型却又讥讽了西方对东方的想像。

苏汇宇录像作品《虐犬》一名正是2001年同志箱尸案死者的网名。(图片由双方艺廊提供)

台湾:改编同志箱尸案 梦境迷幻如窒息

苏汇宇录像作品《虐犬》不单是视觉效果,故事内容已令人震惊。作品灵感源自2001年台北的同志箱尸案,死者在网上同志聊天室化名“虐犬”,结职廖姓男子,相约性交。在窒息式性爱中,“虐犬”意外死亡,廖将其尸藏于行李箱内弃至台北木栅区。苏汇宇以梦境呈现案件,画面迷幻朦胧,彷如窒息时看到的情境,其中一幕男子坐在床上,正正将胶袋套在头上。迎面而来的光线不是同志骄傲的象征,而是照向虐恋过后“肮脏”的同志。社会要同志阳光、健康、骄傲,却进一步排挤了那些“不洁”的边缘人。

中国剪纸艺术家西亚蝶的《缝》表现了男同志的痛苦。(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西亚蝶与太太婚后,生儿育女的同时,也结识了男情人。(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中国:保守农村艺术家 传统工艺勾勒禁忌情欲

展览的作品大多是现代摄影、画像或录像,一名来自陕西农村的艺术家却展出中国传统剪纸,吸引外国传媒的目光。54岁的西亚蝶并不像现今年轻艺术家受过学院式的训练,他的剪纸手艺传承自母亲。陕西剪纸是民间传统艺术,一般传女不传男,阴柔细腻的西亚蝶却剪得一手好纸。西亚蝶的男同志身分连系了阴性的剪纸,而且他也在传统工艺中加入个人情欲。

保守的中国农村容不下同性恋,西亚蝶却在传统工艺中找到自己的梦想舞台,剪出自己的压抑和欲望。背着妻子与男恋人偷情、在野外交合、用针穿过性器,西亚蝶只有剪去某些部分,才能看到最真实的自己。或许同志正如剪纸,不一定要完美无缺,而是有所缺失,却同样美丽。

《光‧合作用:亚洲当代艺术同志议题展》

日期:即日至11月5日

地点:台北当代艺术馆(103台湾台北市大同区长安西路39号)

网址:http://bit.ly/2fmly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