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eaker Con・鞋子与孩子】一双波鞋 给“大只耀”儿女的讯息
李嘉耀,前南华篮球队大前锋,更多人称他为“大只耀”,人如其名,因为他真的很大只;1.86米的身高加上近200磅的体重,看起来凶神恶煞,球场上的他是一代“篮板王”,以超强对抗性的硬朗打法闻名,相信很多本地篮球迷都很清楚。
2015年退役后执起教鞭,被称为魔鬼教练,大家又一次可从外号中意会到大只耀的个性。然而凡事皆有例外,所谓“女儿是父亲前世情人”,再刚强的男人总会为女儿而软化;近日大只耀5岁女儿Nadia刚开始学打篮球,需要首双跟她一起踏足球场的篮球鞋,镜头前的大只耀为女儿绑上鞋带,脸上流露出不自觉的笑容,是一种为人父亲才能心领神会的幸福感,仿佛急不及待地期盼女儿能够亲身体会一次那种足够改变他人生的经历,快乐而纯粹。
小时候的我,每天上学等放学,放学后立即睡个“回魂觉”,然后每天就在家中打机;直至见到哥哥打篮球穿着Nike Air Flight,对还是穿“白饭鱼”的我来说实在很想拥有。爸爸亦想我跟哥哥外出打篮球,总比在家无所事事好,最终竟然改变了我一生。
颓废肥仔变篮板王
1994年,李嘉耀是一个16岁的学生,初上中学时已经是190磅的大肥仔,与“大只”、“篮球”亦完全扯不上关系;事实上初中的大只耀过着极度“颓废”的生活,程度达至连玩都懒得玩那种,每天上学就是睡觉,无所事事地等放学,然后回家继续睡兼等吃饭,最多也是周末在家打机,对自己毫无目标,总之就是动一动身体的动机都欠奉。父亲和哥哥见到他这样,不担心才怪,却不知如何是好,只好从“玩”方面入手,希望他找些感兴趣的事物来学,总比在家无所事事好,刚好大只耀的哥哥有打篮球的习惯,父亲便鼓励他试试跟随哥哥到街场打篮球。
“反正不是叫我读书,正喔!”大只耀心里这样想,于此跟随哥哥征战乐华邨的街场,这时承托着这名超级肥仔体重的鞋子,不过是数十元一对的“白饭鱼”,跟哥哥的Nike Air Flight一比,相形见拙,然而作为一个初接触篮球的少年,也没有太多“议价能力”,只有暗自羡慕。初落球场,他只敢坐在一旁看哥哥跟队,但单纯坐又好像太无聊,故最后还是上场试着玩,渐渐亦发现以自己的身高体重来说,即使技术不算出众,但单单专注抢篮板已非常吃香,及至连街场认识的教练亦邀请他加入乙组公民篮球队训练,这时大只耀不过打了篮球一年左右,却意外地展开了神奇的篮球生涯。
第一对篮球鞋Air Jordan 9
总觉得大只耀的故事根本就是漫画《男觉当入樽》(Slam Dunk)中樱木花道的现实版,由一个完全不懂篮球的傻小子,却因天生的身体质素成为“天才篮板王”,继而成为球队的主力,二人的共通点实在相似,大只耀亦笑说自己确实曾剃短所有头发再染成红色,同时模仿樱木与偶像洛文(Dennis Rodman);及至大只耀买来人生第一双篮球鞋的过程,其实也十分“樱木”。一年过去,正当大只耀渐渐对自我有“篮球员”的认知时,他却并未着急于提升球技,而是立即向哥哥看齐,买一双篮球鞋!
对篮球资历只有1年的少年来说,大只耀对任何篮球事物的认知依然皮毛,连Nike与Jordan Brand的分别都未搞清楚,纯粹因为朋友间留意的潮流以及被鞋子本身的外型吸引,而决定到旺角波鞋街买入这双经典的Air Jordan 9 Barons。即使为此需要付出$899,这对当时一般学生来说绝不便宜的价钱,他亦在所不惜;当然,大只耀并没有像樱木于漫画第49话中以30日元强抢波鞋,而是回家跪求妈妈买给他。最后母亲只肯支付一半,另一半则为大只耀“死悭死抵”的零用钱。现在回想起来,这双AJ9 Barons买回来的过程本身已是一段青春的印记。1995年,是大只耀初效力公民挑战乙组的一年,他珍而重之地看待那双AJ9,仅于正式乙组比赛时穿上,其余时间只会穿普通的鞋子,成为他篮球生涯的序章。
往后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很清楚,篮球带来与别不同的成就感,令大只耀从颓废中找到自己真正向往的事物,经过刻苦训练的改造,他投入地过着一星期练足7日的篮球生活,几年间由“乙组仔”变成永伦和南华等班霸的主力,火速成为香港篮坛大将。你认为他是天才吗?大只耀却认为这是当人找到目标之后,全心投入并坚持到底的成果。那双AJ9 Barons现在怎样呢?岁月不留人,这双“历史文物”早已在无数实战中变得破烂不堪,没有储鞋习惯的大只耀早已忘记什么时候丢弃了。直至2014年,AJ9 Barons复刻,阔别20年来到他快将退役之际,方再次买回这双同色同款的波鞋,因为对他来说,这款陪着他征战球场的AJ9就是与别不同,它是李嘉耀人生由此改变的见证。
一双鞋子 寄望女儿学会刻苦、团结等精神
故事回到今天,大只耀早已不是往日的颓废肥仔,而是退役的本地篮球名将,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离开球场,大只耀收起严厉的态度,面对两名孩子,换上慈父模式,总是在洋溢着爱的气氛中享受每一刻亲子时间。“跟自己当教练时的性格不同,我不是一个严厉的父亲,女儿也比较怕妈妈,是吗?”(Nadia答:怕妈妈多点。)因此大只耀从没有想过儿女应该做什么、学什么,或者要创造什么成就,能够一家人一起玩,一起探索孩子喜爱的事物,已经是最美好的生活。
正在读幼稚园的5岁女儿Nadia近月亦渐渐认知到“爸爸是个打篮球很厉害的人”,虽然她偏向喜欢跳芭蕾舞和听故事这类较文静的活动,但在父母总是孩子模仿对象的天性之下,她亦在今个暑假嚷着要学篮球,这要求确实令大只耀求之不得。Nadia拥有父亲本身就是篮球教练的先天优势,平日只要跟着爸爸出席幼童篮球班即可,变相亦增加了亲子时间,更重要是作为父亲可以将经历过的感想,作为一个家庭的共同话题传承下去。大只耀说:“我没有想过儿女要在篮球上做到什么成就,未来就算是代表学校出赛,我已经会很高兴,起码他们不会像往日游手好闲的自己般,未曾打过校队;篮球是一种刻苦的团队运动,我最希望只是孩子能够比我更早明白当中的道理,对待任何事物也好,找到目标,那怕过程辛苦亦坚持到底,才是应有的态度。”
无人能够掌握未来,正如第一次穿上AJ9比赛的大只耀,不过是糊里糊涂地开展了篮球员生涯,怎会预计到生命会因篮球而改变?世上没有一定成功的事情,但如果不放手尝试,则一定只有失败,今日大只耀为女儿穿上的那些Nike Kyrie 3,不再是一双纯粹的鞋子,而是父亲的爱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