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出版20周年 哈迷从阅读中学习感情关系
每天上班,挤迫的地铁月台令人觉得烦厌,笔者渴望9¾月台突然出现,想冲入魔法世界,乘坐火车到霍格华兹魔法学院。今年是《哈利波特》出版二十周年,这本小说陪伴不少读者成长,令人爱不释手。80后的哈利迷Terence回想中学时的追书经历,他说:“我们读完一集,要等一整年,才出第二集,心情兴奋,着急地想知道故事发展!”
朋辈压力而追书 年轻人了解自我旅程80后的Terence入读传统英文中学时,《哈利波特》中文版刚出版第四集,他看见同学们手执小说,课余时间低头阅读,他开始对《哈利波特》产生兴趣。“看完英文版的同学时常炫耀,觉得快人一步读新作品,便很厉害,而中文版本较迟出,英文不好的同学要等中文版。”Terence自言英文不太灵光,阅读中文版小说和观看电影后,才追看英文版小说,细味JK罗琳的笔法。
“七年的中学时期,与《哈利波特》七集小说一样,我的成长时期与出版时期刚好吻合。这是八十后的阅读经历,我们读完一集,要等一年才看下一集,不断期待和想像未来的情节。”Terence说,《哈利波特》开首讲述主角开始了解自己的才能,有时鼓起勇气,面对挑战,有时碰碰运气,成功击退敌人。“第三集开始,他运用时间囊,回到过去,认识自己有强大护法,能召唤动物,变得有自信。”哈利再没有以往的稚气,换来的是坚定的信念。
Terence说,一直被人遗弃的哈利遇上教父天浪星,天浪星是他父母的朋友,于是透过教父,哈利认识父母,原来他是两位伟大魔法师的儿子。“当他了解自己的过去后,他的性格有很大转变,开始在魔法世界中维护正义,挺身而出,帮助同学朋友,不再只想自己。”
“七年的中学时期,与《哈利波特》七集小说一样,我的成长时期与出版时期刚好吻合。这是八十后的阅读经历,我们读完一集,要等一年才看下一集,不断期待和想像未来的情节。”
最喜欢妙丽角色 家庭小精灵个性突出
魔法世界中的主角与当年Terence年纪相若,令他不其然地投入角色,一起面对成长的种种疑惑。Terence直言他最喜欢妙丽,由于妙丽的父母不是巫师,她经常被人嘲笑,于是她发奋勤力读书,学习魔法咒语。“我好欣赏这个女孩子,她在魔法世界找到自己的长处,从不依赖人际关系做事。”Terence说,年少的他跟妙丽一样,是个彻头彻尾的书呆子,经过几次约会失败后,才懂得处理男女关系。“妙丽原本是个理性的人,约会时被人放飞机,她于是发脾气,然后更注重个人形象,学会扮靓,之后靓过其他女角色!哈哈!”
JK罗琳不但细致地描写有血有肉主角,她笔下的小人物都令人着迷不已,影照着不起眼的劳动阶层。“家庭小精灵一生都服务巫师,整个家族都被用作奴隶,最后小精灵多比救了哈利波特。小人物对社会起好大作用,他们负责准备食物,敌人以为他不能作出英勇行为,最后棋差一着。”矮小、样貌怪异的家庭小精灵时常准备食物,负责搬搬擡擡,社会地位低微。Terence说,JK罗琳仔细建构魔法世界,以社会议题为素材,读者沉醉在想像世界时亦有所联系,关心低下阶层发生的事。
小说引伸奇幻联想 电影太直接展示魔法
在电视台任职节目监制的Terence善于以影像讲故事,问他喜欢《哈利波特》的电影系列吗?他直言,“第一二集拍得很差,第三集转了导演后,视觉效果变得更震撼,催狂魔出现,开始吸食人类精神,剧情变得更黑暗。”他又指,魔法部高挂着大型雕像,每件雕像造型细致,展现了权力的强大,电影能如实地反映小说的惊险情节。然而,电影只有较少篇幅讲述哈利的内心挣扎、魔法咒语,Terence认为小说叙述得较仔细,最重要的是没有令读者失去想像空间。“某一集,有巫师斩掉手指,丢进大锅里,然后佛地魔便冒出来了。书本提及巫师边念黑暗咒语,边搅动大锅,剧情神秘黑暗;而电影拍得直接简单,画面很卡通,像女巫煲药般,失去幻想空间。”
由于电影篇幅有限,制作时选取具体剧情,省去小说枝节,令没有读过小说的观众能明白故事。Terence说,JK罗琳用字简单具体,字词依然留有想像空间,因此他喜欢细阅小说,“我喜欢阅读的‘慢过程’,整个过程由小朋友的简单故事讲起,到成人面对的生死问题,小说让我慢慢摸索这些人生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