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承先启后四十载】从外地比赛交流 搭建香港音乐交流平台

撰文: 吕紫伦
出版:更新:

学习乐器,是当下很多小朋友的课余活动。要演奏得好,除了要加紧锻练,提升自己的技术外,最重要是令他们真正喜欢音乐,才能发掘个中真正的乐趣。音乐,可以是日常生活,可以是人生经历。透过多方面丰富自己,拓阔眼界和圈子,才能不断提升音乐造诣。

透过音乐教育吸引更多年轻人接触音乐,是音乐事务处自1977年成立以来的目标。除基本训练外,各类与其他国家地区的乐团交流更令年轻乐手裨益良多。香港青年弦乐团刚出访斯洛伐克及捷克,而香港青年交响乐团则赴大庆及哈尔滨交流。学员眼界开了,所得到的不限于技术层面,而且待人处事的态度也变得不一样。毕竟如何透过学习音乐,来启发生活才是最重要。

“音乐事务处辖下有十九队乐团及合唱团,每年安排两队乐团/合唱团到内地或海外交流演出。我们之前去过维也纳、美国、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地,适逢今年斯洛伐克有个重要比赛,聚集了不少现今优秀的青年弦乐团,故立即决定起行。”音乐事务处高级音乐主任,香港青年弦乐团指挥吴家明认为,不论是比赛或表演,也会学到不同的东西。前者是展示自己实力的大好机会,而后者则可以欣赏到各音乐学院的技术风格。“我们在捷克第二大城市Brno的音乐学院,跟他们乐团指挥练习了两天,学会很多当地音乐家的演绎方法。”

“香港高楼林立节奏急速,欧洲的生活模式则放慢很多,当地人真的非常享受音乐。得到金奖、最佳指挥和全场最佳乐团奖后,我们仍继续揣摩如何能够更尽情投入表演或比赛。”随团学员陈静婷在这次斯洛伐克及捷克旅程中,最大感受是那里的音乐文化气息比香港更浓厚,观众反应也较热情。同行另一指挥,音乐事务处音乐主任甘浩鹏博士则觉得欧洲乐团在技术层面上有他们独特之处:“西班牙弦乐团表现的音乐色彩缤纷,确实拥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要亲身感受过才会明白。”

今年前往斯洛伐克及捷克交流的香港青年弦乐团代表(左起):学员余瑞霖、指挥甘浩鹏、指挥吴家明、学员陈静婷。
学员在捷克第二大城市Brno的音乐学院,跟当地指挥练习了两天,学习欧洲式演绎方法。
香港青年交响乐团也刚从大庆及哈尔滨交流回来(左起):学员罗竟诚、指挥白荣亨及学员廖雪明。
于世界级的表演场地内排练及表演令团员眼界大开。

另边厢香港青年交响乐团也刚从大庆及哈尔滨回来,学员们均觉得是次经历非常难忘。音乐事务处高级音乐主任,香港青年交响乐团指挥白荣亨称第一场演出,原本预设的排练,因当地剧院提供的大型乐器及谱架等物资,运输途中遇到突发情况,故演出前一个半小时才送到,幸好团员都能了解当时形势紧张和复杂,明白 “The show must go on”,全体团员即时快速调整心态,并以最快速度进入状态,尽快融入表演中。

第二场在体育馆的演出,抵步后才发现,大会为隆重其事,搭建了一个表演台。“对比香港文化中心,体育馆能容纳更多观众,我们都受竉若惊,团员都很兴奋,当天的演出是一场令人难忘的盛会,除了现场三千多人外,当晚的演出更由电视直播,据说有7万个家庭收看。”指挥白荣亨补充说。

至于第三场在哈尔滨大剧院的演出,剧院的内外设计、音响效果以致后台的工作人员都有非常高的水准,可见哈尔滨是一个音乐发展较成熟的城市。,

随团小提琴学员罗竟诚觉得平时去旅行只是吃喝玩乐,不会有机会走进大剧院演奏,现在胆子大了,比从前更喜欢表演。说到往后发展,竟诚和另一学员廖雪明均异口同声表示,他们这一代是由前辈教导出来,希望自己可以投身这个行业,也希望继续有年青一代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