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PF|与哈萨克族驯鹰猎人同行 摄影师余浩扬看家的另一种可能
【记实摄影/专访】在蒙古西部草原上,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统至今仍然生生不息——那就是驯鹰。哈萨克族千百年来过着游牧民族生活,其中一项重要技能为驯鹰打猎,猎人主要以狐狸和兔子等中小型动物为目标,大约在五六年后便会释放金雕,回归大自然。
现今世上大约只有2、300名驯鹰猎人,由于时代变迁,不少族人更开始逐渐改变生活方式,驯鹰技艺面临失传。香港摄影师余浩扬(阿扬)在偶然得知此事后,毅然深入山区,亲身了解这个族群真实生活方式,拍下《阿尔泰山区的驯鹰猎人》系列作品。适逢作品正在香港国际摄影节《万象有光:家园想像》旗舰展进行展出,我们便请来阿扬为我们讲讲作品背后故事。
一开始为什么会想拍摄哈萨克族驯鹰猎人?
我因为机缘巧合看了一些照片,但因为网上很多照片都是一些旅游照片,就将这群人塑造得像旅游景点一样。我觉得现实中应该未必如此,想看看他们生活一面。因为他们很多时候都习惯游客存在,有时候会特意穿上民族衣服吸引游客,因为招待游客也是他们收入来源之一,可能会觉得穿民族衣服出来人们会觉得高兴;我让他们不用这么做,因为我想看看他们真实生活状态。
我觉得这件事是很梦幻的,可能是因为我一直喜欢打游戏,或是看一些科幻作品,所以对猎鹰过程很好奇——究竟他们怎么训练鹰来帮他们打猎?整件事怎样进行?放鹰出去后怎么把它叫回来?我对所有细节都很好奇。
现在世上只有二三百位驯鹰猎人,你当时是怎么接触到这个群体的?
其实当地会有一些导游,我找了一个旅行导游来接触他们。我告诉他不需要安排常规旅游景点,更想要与他们一同生活。通常的旅行安排是四到五天,但我觉得这太短了,所以我留了十天。什么都不做,单纯观察他们如何打猎、如何生活。我在二月去过一次,这就是当时所拍照片,后来七月又去了一次,主要是看游牧民迁徙。
在游牧民迁徙期间,你看到了什么呢?
我觉得牧民迁徙是一件很奇妙、很值得纪录的事——究竟他们怎么迁徙全家呢?这么多动物又要怎么移动呢?
他们一般是几家人聚集在一起,然后每家大概都会有两块地,一年两次根据气候搬到适合的地方去生活和狩猎。一般来说他们会分成两条队伍,一队搬运家具,一队带领动物迁徙。前者会坐上货车,有点像普通搬家;后者则要骑马领著100-200个动物走,可能得花上九个小时才到达夏季住所。
这是你第一次拍这种题材吗?
对,这是我第一次拍这个题材,之后如果能够拓展成一个系列,我会想要围绕这个女生进行。猎鹰从千百年前都是由男人主宰,大概十年前出现了第一个女性驯鹰猎人。如果这个小女孩能成为驯鹰猎人,应该会是世界上非常罕有的女驯鹰猎人之一。
我这次一共拍了三个家庭,他们的驯鹰技术基本上是靠世代相传,每个家庭各有其特别技巧,如果后代对驯鹰没有兴趣,这项技艺便会逐渐失传。譬如驯鹰在其中一个家庭已经基本完结了,他们后续会搬到城市;至于另一家则有儿子选择继承驯鹰传统。最后是我刚刚说到这个妹妹,他们家儿子对驯鹰没有兴趣,所以失传与否,要看这个小妹妹将来意愿。
那至于我为什么会想拍这个妹妹呢?我对他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她个性和能力。她虽然只有12岁,但已显得非常成熟和机智。我当时每天早晨起床后,就能看到她在牧区帮忙,晚上又要赶动物上山吃草,加上还要读书,一整天都很忙碌。但她做事成熟俐落,聪明同时又还有童真。
实际去到现场,当地人生活跟你想像中有出入吗?
驯鹰猎人过去主要用于狩猎如狐狸等动物,并利用其皮毛制作衣物和其他商品。但我去到现场,去到发现驯鹰已经不是一项必要技能,基本上是为了让他们“赚外快”。
驯鹰可以说已经是他们生活一部分,主要是来收集一些牧品,譬如是要狐狸皮毛来做衣服或帽子。但现在你要一件保暖衣服,其实花费可能也不会很大,所以我想看看驯鹰对他们来说还有多重要,在完全游客化前做一些纪录。
他们制作的帽子某程度上也是一种身分象征,譬如图片中帽子上皮毛,实际上是来自狐狸脚,这部分可以用的皮毛很少,能制作成衣物,就显示出这个人或者这户人家搜猎过非常多只狐狸,他们房子里悬挂的皮毛条亦是同理。
说到驯鹰,他们是如何获得属于自己的鹰?
每位驯鹰猎人有自己的鹰,他们会亲自到野外去寻找鹰巢,捕捉还未学会飞行的幼鹰来训练,说起来有点“宝可梦”感觉。
训练鹰类似于训练狗,猎人首先会抓回幼鹰,然后进行食物调教,让鹰习惯接受食物,并减少对猎人敌意,逐渐建立依赖关系。接著,猎人会带鹰到野外进行逐步的飞行训练,从短距离飞行到能够应召数公里外回来。他们有个驯鹰节,把鹰从远处召唤回来就是其中考核项目之一。
这些驯养鹰主要用于狩猎小型动物,如狐狸、兔子等,驯鹰猎人在狩猎成功后,会将捕获的肉类进行适当处理,以保存一段时间。我见过一些驯鹰猎人,一生中能搜猎500至900只狐狸。虽然鹰寿命能有三十多年,但基本上五到六年后这些鹰便会被放生,但由于牠们从小就有打猎训练,这些回归自然的鹰存活率都很高。
为什么会用这些比较生活化的画面来描绘驯鹰猎人?
他们其实是有驯鹰比赛的,但我觉得这些画面并不生活化,太像旅游照片了,就选择不拍。这次的照片多是一些比较打动我的时刻,很多都比较日常,譬如其中一张是家庭里三个人一起看一部手机。那里没有电视,网络信号也不好,经常会断网,除了打牌和聊天以外,他们最大乐趣可能是上网看影片。
这次香港国际摄影节以《万象有光:家园想像》为题,经过这次拍摄后,你对家的看法有改变吗?
这次体验让我对“家”这个概念有了不同看法,譬如就算是在香港,我未必再追求住一间很美的房子,可能更重视走出去时看到的环境。就算是以后搬往别处,环境也会变成我优先考虑,而不是居所本身,这是我真正追求的生活方式。
【展览详情】
名称:香港国际摄影节《万象有光:家园想像》旗舰展
日期:即日至2024年12月8日
地点:香港湾仔港湾道2号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4至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