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th Haring地铁艺术首次登上拍场 见证80年代的地下创作激情
【Keith Haring/ Pop Art】80年代的纽约充满激情,爆发出无穷的创作力使当时的艺坛百花齐放,其中一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Keith Haring在社会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位普普艺术大师的作品极具标志性,也经常在拍卖场上亮相并取得佳绩,在今月就有31幅Haring的作品于苏富比拍卖,令人惊喜的是以纽约地铁站为画布的绘画作品,从中可了解到他在街头艺术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是次上拍的31幅地铁画作全部皆是首次现身于拍卖会上,均来自著名Haring收藏家和出版商Larry Warsh的个人藏品,以长达40年时间来收藏,这一组作品对上一次面世已是2012年在布鲁克林博物馆举行的展览。即将于11月21日登上拍场,总估价达到630万至900万美元,31幅作品创作于1980年至1985年间,标志著Haring艺术生涯的巅峰时期,不仅是地铁艺术的代表作,同时是Haring独特视觉语言的集中体现。Haring向来以其强烈的视觉风格和社会意识而闻名,作品中经常使用简单且富有表现力的形状,如舞动的人物、发光的宝宝、吠叫的狗等,这些形象反映出他个人的艺术风格,也表达了当时社会的各种议题,包括友谊、爱、和平与社会正义。
Haring的作品之所以独特又深入民心,与其艺术理念息息相关,深深地植根于他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关注。他曾说过“艺术是为每个人而生的”,不仅体现了他的创作初衷,也反映了他希望打破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壁垒的想法。透过地铁绘画能够有效地将艺术带入公共空间,让每一位乘客都能随时随地接触到艺术。于80年代初期,Haring注意到纽约地铁系统中的空白广告板往往被覆盖上黑色的哑光纸,他便开始用白色粉笔在这些纸板上创作,简单又富有活力的图案迅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一创作行为改变了地铁的面貌。
Keith Haring出生于1958年,父亲是一位业余漫画家,所以Haring从小已有艺术天赋方面的启蒙,在童年时期便展现出对绘画的热爱,开始创作自己的角色,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现有的漫画人物。在1978年Haring搬到纽约市并进入了视觉艺术学院,在校期间他接触到符号学,这对他后来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说到他的艺术生涯起步,则始于纽约的地下文化,他经常在地铁站和街头进行即兴创作,迅速改变了数百万人在纽约庞大的地下系统的日常通勤中的体验,甚至改变了外人对这座城市的印象。纽约苏富比指出,Haring的地铁画是他写给纽约市多年的情书,他几乎每天都会绘制数十幅作品,将日常转变为非凡的体验,创作主题时而源于世界事件、时而关乎于新技术的诞生,或与生命、爱和死亡有关。
Haring最初在地铁里画画是为了打发上下班的时间,开始之后的5年来成为了他每天重复的事项,通常会花3个小时用粉笔创作了数十幅画作,有时他会在一大群粉丝面前即席挥毫,甚至在警察面前动笔,当然会因此而干犯了破坏公物罪,被开出罚款单甚至逮捕,他的坚持全凭抱著一个信念:艺术是所有人的,他不想让人们要去到博物馆或画廊才能接触到艺术。即使在1982年他得到了举办首次个展的机会,并于1983年参加了惠特尼双年展得到了国际认可,同时仍然坚定地继续创作地铁画作。他曾表示:“虽然艺术事业已得到飞速发展,但最喜欢画画的地方依然是地铁。”
是次上拍的31幅作品当中不乏佳作,例如《Untitled (Still Alive in ’85)》是他所创作的地铁画的最后版本之一,曾多次于著名的展览中展出。画作表现出对当年列根总统连任及其军国主义和不平等政策的政治评论,标志性的符号如爬行的婴儿、舞蹈人物、电视、天使、灵魂和吠叫的狗,都暗示了他对资本主义和政治腐败的担忧。另一件作品《Untitled (Boombox Head)》反映了Haring从城市环境中汲取的能量转化为创作动力,舞蹈人物创作于1984年,标志著这段时期艺术灵感与嘻哈音乐影响的融合。这些别具匠心的创作成为了当时一个独特的艺术现象,表现出他对于社会的反映和对于艺术的坚持,观众可以透过作品更好地理解Haring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他作为街头艺术运动先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