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皆珍贵】理大《字城》展览 细诉招牌中每一粒旧字的意义

撰文: 麦婉婷
出版:更新:

古人用“粒粒皆辛苦”说明每粒米都是经农夫辛苦耕种得来;现代人也可能要用“字字皆珍贵”,用来暗喻每只招牌字体卖少见少。不过,收集并不只是情怀,于理工大学举行的《字城》展览,就说明招牌字体背后的意义。图:受访者及主办单位提供

“字字皆珍贵”听来夸张老土?事实是每一粒字也是由不同的人转让作展,得来不易。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助理教授郭斯恒(Brian)分享,“在外国有霓虹灯专题的博物馆。”反之在香港,虽有收集招牌的组织,但最终也因为空间等问题令藏品不多,亦不能作常设展览。

幸而民间还有收藏家、字体设计师和学院保留上一代留下来的中文书法招牌,包括各式各样的牌匾、灯箱、雕刻字,才令一门承载着香港风格和街头庶民设计的美学,能在另一空间再现。

金漆招牌由民间团体和收藏家借出。

那招牌实际上有什么可以看呢?显然是招牌上的文字和其字型美学。

Brian指出单从字型的应用转变,还可窥探社会、文化、政治和庶民生活之二三事。比方说,凭字型也可以粗略推断招牌的制作年份、按招牌的外观可推敲店舖类型等等。如再细心观察,更可发现采用同一种字形的招牌字,也可能因应师傅手势和传达意思而产生变化。

单从招牌边框已略可推断店铺类型。(资料图片)

《字城》展览只是一个序言,“旨在以介绍书写招牌上的三种常见字形:隶书、魏碑体及楷书”。理工大学资讯设计研事室(IDL)在将来将会陆续举办香港字形历史与美学相关的活动和出版。

楷书、隶书和魏碑体为香港书法招牌三种常见字形。
霓虹灯招牌手稿。

《字城》展期:即日至7月28日时间:10:30 am - 5:30 pm地点: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楼Gallery DFACEBOOK专页:www.facebook.com/City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