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金庸雕塑展|香港文化博物馆馆长邓民亮︰人人都有一个金庸武侠梦

撰文: 王玥晨
出版:更新:

为纪念查良镛博士(金庸)百年诞辰,香港文化博物馆正举办“侠之大者 —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任哲雕塑展”。自三月十六日揭幕至七月底,已录得逾二十五万参观人次,亦掀起了一阵金庸热,似乎印证了香港文化博物馆馆长(艺术)邓民亮口中一句话︰“人人都有一个金庸武侠梦”。邓民亮坦言自己和金庸冥冥中有缘分,今次邓民亮既以“小粉丝”的身分,又以展览策展人的角色,细说他的金庸武侠梦,分享筹办展览过程中的秘辛与挑战。

与金庸的不解之缘 盼潮流扩展至全世界

“金庸九成著作都在香港创作,可以说香港成就了金庸。”而邓民亮早于大学时期,已成就了他的小小武侠梦。“当年修读艺术的我,曾幻想如果能够为金庸的小说画封面或者书中插图,是多么好玩的一件事!”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准备出版一本英文版的金庸小说《雪山飞狐》,邀请了当时还是大学生的邓民亮绘画小说的封面和插图。从那一刻开始,他对金庸的作品有另一番体会。

三十年后,邓民亮从“小粉丝”摇身一变,成为香港文化博物馆馆长,参与筹划纪念金庸百年诞辰的专题展览,百年一遇,却让他遇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金庸的武侠小说带动了文学潮流、影视文化,建构了一个20至21世纪重要的中华文化潮流。透过小说、漫画、电视、电影及电玩接触到金庸的作品,难免投入其中,获得启发,人人都生出一个武侠梦。”他希望由金庸孕育而成的潮流能够不断创新,而“侠之大者 —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任哲雕塑展”的诞生,正正回应了这个愿景,以香港文化博物馆作为起点,延伸至全世界,成就一个无远弗届、老少咸宜的展览。

金庸小说人物立体化第一人任哲 不锈钢雕塑展现现代感

展览以金庸武侠小说人物为主题的雕塑,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任哲是全世界首位获正式授权,铸造金庸小说人物雕塑的80后艺术家,他利用不锈钢、青铜及黄铜铸造了22位为人熟悉的小说人物。邓民亮表示︰“早在2017年,初次看到任哲在置地广场的雕塑作品,觉得很有魄力,很有力量。2023年初,当我们筹备金庸百年纪念活动时,得知任哲将主理金庸展的雕塑时,就对他非常有信心!”邓补充,不同时期的雕像会利用不同的物料打造,而任哲选用充满现代感的不锈钢,展现出人物身体的动态细节,让观众从中体验当代的感觉。雕塑在21世纪的当代建筑中展示,两者非常配合。

雕塑以金属铸造,不怕日晒雨淋,展览因而延伸至博物馆户外庭院空间,在阳光变化下欣赏雕塑,别有一番韵味。
雕塑以金属铸造,不怕日晒雨淋,展览因而延伸至博物馆户外庭院空间,在阳光变化下欣赏雕塑,别有一番韵味。
展览配合多媒体元素,立体雕塑设置于环回幕墙投影之中,让观众犹如置身金庸的武侠世界。
展览配合多媒体元素,立体雕塑设置于环回幕墙投影之中,让观众犹如置身金庸的武侠世界。
展览配合多媒体元素,立体雕塑设置于环回幕墙投影之中,让观众犹如置身金庸的武侠世界。

筹备过程经历一波三折

“三月八日最后一批雕塑到达文化博物馆,三月十三日完成所有多媒体测试与雕塑组装,三月十五日开幕并接受传媒采访。”邓民亮笑言整个筹办过程非常紧凑,充满挑战︰“展品的结构、尺寸和重量对筹备一个雕塑展至为重要,但任哲北京团队回复说老师正不断修改泥稿,的确未到最后一刻也不知道成品的真正模样。加上筹备展览的期间正值农历新年,直到年三十晚我们还在与设计团队和运输公司沟通。今次展览亦与艺术家黄宏达合作,加入多媒体元素,但多媒体投影测试要在完成场地布置、摆放好雕塑后才能进行。而在测试期间,我们发现‘华山论剑’的部分效果未如理想,要作即时调度。经历一波三折后,全数22件雕塑摆放在门口、大楼梯、庭院及展览厅,充分运用全馆室内外的空间,加上一尊由任哲创作、查博士家人捐赠予香港文化博物馆的金庸半身像,圆满了这个宏大计划。”

博物馆利用蜘蛛式吊车把雕塑《风清扬》安全快捷地摆放在大楼梯上。
博物馆利用蜘蛛式吊车把雕塑《风清扬》安全快捷地摆放在大楼梯上。
金庸半身像由香港文化博物馆永久收藏,现陈列于常设展厅金庸馆内。

观众除了可以到金庸馆欣赏金庸半身像,亦不能错过馆内逾300组展品,包括金庸亲书对联和《笑傲江湖》报章连载版手稿,展示了金庸早期事业,以及其武侠小说的创作历程。同时,观众也能透过展厅内的互动展品,重温经典金庸电影、电视剧和主题曲选段,感受金庸对香港流行文化的影响力。

一百年来只有一个金庸,生于有金庸的时代的确幸运,而后人更要肩负起传承的使命,将金庸的武侠传奇,透过不同艺术形式、传播媒介弘扬于世,承传金庸传奇、永续中华文化。

“侠之大者 —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任哲雕塑展”
日期:即日至10月7日
地点:香港文化博物馆专题展览馆五、庭院及大堂
地址:沙田文林路一号

开放时间︰
星期一、三至五:上午10 时至下午6 时
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上午10 时至晚上7 时
星期二(公众假期除外)休馆
免费入场

(资料及相片由康文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