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要做咸鱼!】中大报告揭市民欠生涯规划 斥社会侧重学业成绩
去年底,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一句说话触怒港人:“学生自杀因没有做好生涯规划。”其实生涯规划是什么?是不是把中学生全部推上大学便算是做好生涯规划,毕业做专业人士就是最好计划呢?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下称“信托基金”)委托本地大学进行调查,有关报告指7成操粤语的香港居民并不知道何谓生涯规划。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今日亦发表调查结果,指有3成学生对何谓生涯规划表示“略有所闻”或“一无所知”。
所谓“人没有梦想与咸鱼没有分别”,但事实上就是有一群高中生对未来的事业没有想法,也不了解何谓“生涯规划”。
中大教育学院院长梁湘明教授指,良好的生涯规划,目标并不是要所有学生都能升上大学,而是希望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并计划自己的人生路向。而学院是次为“赛马会鼓掌.创你程计划”(CLAP for Youth @JC,下称CLAP)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5%受访高中生曾听说过“生涯规划”,但有近9成学生对未来的事业感到不同程度的迷惘。
一类学生没Plan 另一类只有一个Plan
“工作”不等于“事业”。
有参与CLAP计划的协恩中学升学及就业辅导主任李国良老师,以自身的见闻分享说:“很多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在哪儿,也有些学生因为能力很平均,不知道应该向哪个方向走。”他又表示,有另一类型学生却是太了解自己,仅计划了Plan A,没有预备万一考试失手时的Plan B。他认为,生涯规划的重要之处是能够提供测试,令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适合什么工作,也能提供不同的路径,作为第二手准备,协助他们达到目标。
他又解释,“工作”(Job)是有别于“事业”(Career),例如学生喜欢煮食,中学毕业后可以做厨师,而若然他有计划“事业”的话,便不仅满足于工作,甚至他日或能开设自己的餐厅,大大发挥所长。
社会太重视学业成绩 学生就业资讯来自电视
而信托基金的调查结果又显示,72%受访的公众人士同意“香港社会太侧重学业成绩,这样会窒碍青年人的人生事业发展”的看法,93%受访者亦同意“青年人有不同的潜能和兴趣,社会应提供多元化的出路,让他们尽展所长”。
不过,香港升学的学科有限,未必能满足高中生的生涯计划亦是事实。梁湘明教授指,香港只是弹丸之地,不能提供所有资源给学生是可以理解的,惟政府暂时未有到校的生涯规划支援服务,因此他盼透过CLAP等计划,为教师提供培训,并透过提供资讯和参观活动等,帮助学生放眼世界。
而基督教中国布道会圣道迦南书院职学定向组主任刘振波老师亦同意,“学生对未来的想像和就业资讯多来自电视和父母,不得不说他们的视野比较狭隘。不过我们将透过不同的计划,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资讯,或带他们去参观政府部门去了解实际工作的情况,令他们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