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赌博】世上没有免费午餐 职业扑克手自觉实力多于运气
有人会说人生本就是一场赌博,尽了全力,也得看看命运与彩数,但对决定以赌博为业的一群本地职业扑克手来说,要在赌桌上“谋生”,实力和心态远比运气来得重要。赌博世界就是以“金钱”来衡量成败得失的地方,在此无意鼓励赌博,但当记者与2位职业得州扑克手倾谈后,才发现世上并没easy money,要在这弱肉强食的“职场”求存,便需有他们的生存之道。
今年初大热的手机游戏《欠倩要靠赌博来还》,玩家被设定为“全职赌徒”,名正言顺大洒虚拟金钱去赛马、打老虎机和买彩票,一尝“小赌怡情,大赌变李嘉诚”的滋味。游戏在刚推出时,旋即挤身至当时下载排行榜的首位,玩家们也热烈地讨论哪种赌博方式最易赚钱换大屋,又或是什么时候推老婆外出工作赚取赌本等,掀过一阵热潮。
现实中的“职业赌徒”又是如何?据拥有8年打得州扑克经验,现为全职扑克手的Oscar和Kit指,他们以往曾试过一局赌注可高达6位数字,他们口中的一局,可能已是部分打工仔的年薪;他们的“职场”亦有别于一般打工仔,因要在“人吃人”的赌桌上发展“事业”,就必须成为一名“吃人”的强者。
相关文章:【全职赌博】得州扑克制胜有技巧 转全职需考虑战绩率
工作目标:赢到尽
也许有人会认为“赌博”岂能称得上为职业,但在2015年赢得亚洲扑克巡回赛越南站冠军的Kit却反说,现在的工作又岂只是一种“赌博”。“我觉得打扑克和投资基金股票一样,如果你认为70%胜算等同于30%会输掉,那对你而言,这可能就是一种赌博,但同样道理,我认为炒卖投资也有风险,而我在得州扑克赌桌上能掌握的资讯就更实在,且比炒股更稳赚。”他续说:“即使我中途有几局输了,但若我在10局中赢了7局,我最后也是赢钱离场。”
曾以补习及派对搞手为业,后来才担任全职扑克手的Kit表示,要在得州扑克的赌局胜出的话并不能全靠运气,“赌大细的胜出率是50:50,但得州扑克可按照我的手牌而判断EV值(Expected Value,期待值,为经济学名词)有多少。”他说罢即在手机亮出一个程式,显示不同底牌组合的胜出机率有多少。“如果EV值是高于50%,甚至高于70%,这局便很值得继续玩下去。”
曾从事金融行业,现亦为全职扑克手的Oscar指,他喜欢脑袋在打扑克时能维持运转的感觉,不过如要令兴趣变成职业,过程却不如想像容易。他解释,如只打扑克视为娱乐的话,人们玩得满足便会离场,对胜负和金钱得失的观念较宽松,但如视它为职业,要在赌桌上“揾食”的话,便要抱有“赢到尽”的心态,甚至在遇到“任人鱼肉”的对手时,更要抱有赢尽对方的钱才离开的态度,皆因这样的“好对手”不是随时可见,“将兴趣变成事业,打扑克便会多了一重压力,既难以潇洒离场,亦需要更多耐性和毅力。”
财富管理 进退有度
在文初提及的手机游戏,玩家或可体验到“三更穷,五更富”的赌仔生活,但无论游戏过程顺利与苦,主人翁最后都会落得债台高筑、妻离子散的结局,颇有警世意味。那当上全职扑克手的他们,又会担心自己有天会输到“当底裤”吗?
Oscar称不担心会落得如此下场,并强调打扑克最重要是“有纪律”,也即是大众口中常提及的“财富管理”。“正如投资股票一样,(每在赌博时)也要评估自己能承受的风险,不应把全副身家尽押上去。”就如买股票一样,全职扑克手也要知道自己的止蚀位,保持理性及懂得适时离场,这就是他们与别的赌徒不同之处。
他亦认为,自他以打扑克为事业后,便无时无刻地思考、训练和钻研致胜之术,每周也会花上60至80小时在赌场及电脑上,生活从未离开过扑克,工作时间随时比以往的上班时间还长。他与Kit并未透露在全职打扑克后共赚得多少钱,也没表示现今是否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但Kit承认也曾试过和朋友在一夜之间将赢回来的20多万元花掉了。还未30岁的他,可曾对此感到后悔?“最后悔是没有乘胜追击,没有‘赢尽’就走了。”对他们来说,在赌桌上“吃人”就是理所当然,但赢多少、如何持续胜利,却是“职业赌徒”的终身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