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职场】支援初创 港大首办Startup招聘活动

撰文: 仲𪲔因
出版:更新:
(潘思颖摄)

全球创业风气日盛,startup成为年青人追逐的梦幻词汇,那怕未储够“弹药”创业,能投身初创企业工作亦被视为是一窥门径的难得机会。香港大学将于今日下午(2月5日)举办首次创企招聘活动,让港大学生可更易与有关企业接触。港大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Cedars)就业总监冯秀英、资深学生咨询主任(就业)张韶恩,及协办机构浩观(Cocoon)共同创办人马衡,特以活动筹办机构身分,分享年轻人投身初创的好处。

冯秀英表示,不论投身大机构还是创企,同学最重要还是先了解自己的性格及兴趣。(潘思颖摄)

初创木人巷  快速提升竞争力

追溯港大对初创企业的关注,必须要提及于去年成立的Cedars House —— 一个联系港大学生与创企的平台。冯秀英表示,近年学生对创业的兴趣上升,因此希望透过平台活动,提升学生对创企的认知。是次活动将有超过30家创企参加,除有大众较熟悉的Carshare及EasyVan外,亦有由港大旧生成立的公司。对于毕业生投身创企,冯秀英认为这是个好的试炼,因为创企总会遇上大小不同的挑战,毕业生伴随创企成长同时,亦能在“拆弹”过程中快速累积解难能力,无论将来继续留在创企,还是另谋高就,这些生存技能在职场上均为很强的卖点。“大企业成立日久,需要新血为公司提供新方法或开拓新巿场,而有新点子,具备创业家精神的年轻人正是它们寻觅的人才。”

马衡认为,在创企工作能近距离观察CEO,学习对方将事情重要性排序,以及在局限下解难的能力。(潘思颖摄)

投身创企 文理生机会均等

投身创企好处多,竞争自然激烈。近年科技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修读与电脑相关科目的同学是否必然占优?文科底子又是否特别吃亏?熟悉创业生态,从事钻饰零售行业的马衡表示情况绝非如此。他不讳言在当下的人力巿场,懂得编写电脑程式确实占优,然而当更多学生蜂拥修读,市场很快便会有供过于求的现象。反之,他认为毕业生的组织和写作能力才是雇主眼中的重要因素。“现时要用1段文字或1条影片解说故事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因为消费者只会给5秒机会,去决定看还是不看公司的宣传。”马衡认为,在现今网上充斥各种自学工具的情况下,文理毕业生其实相差无几,学生不应以为毕业就是学习旅程的终结,不断自学新技能才是正确态度。

媒体不时报道海外创企工作环境舒适,自由度大,张韶恩笑说同学不宜对创企抱过份幻想,投身这些公司随时比从事普通工作辛苦。(潘思颖摄)

应征前 先有心理准备

张韶恩综合以往筹办创企实习活动的所得,有几点提醒跃跃欲试投身创企的同学。首先,由于创企人力资源有限,毕业生要有心理准备在公司内担当较吃重的角色,固然许多工作需要辛劳的“一脚踢”,但也因着架构简单,雇员的意见亦较易获得公司重视;第二,创企未必能如大机构一样提供全套培训,换言之不宜指望有人“凑”,能快速学习是进入创企的必备条件。

此外,毕业生亦要适应创企文化和架构,简单举例,单要无遮无掩地坐在老板身旁工作就非人人接受得到。张在总结时,坦言现时投身创企职位并未有巿场薪酬可作参考,纵然入职薪酬未必吸引,但所得经验不应只以金钱衡量。马衡补充,人才是创企的关键,创企架构精简,雇主很快便知道雇员“有料无料”,这反倒是毕业生晋升的好机会。

HKU Startup Job Fair

日期:2016年2月5日

时间:12nn – 4pm

地点:香港大学陆祐堂

对象:只限香港大学学生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