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宏大创科政策 难圆小市民创业梦
施政报告大力推动创新及科技发展,单是创科篇幅内提及的项目拨款及基金预留金额加起来便超过48亿,足见政府是次“落重药”,一心要将香港打造成高科技聪明城巿。科网创业固然令人趋之若骛,但套用特首梁振英上任初期的口号:“民生无小事”,衣、食、住、行等小市民生活所需理应同样重要,可惜本年的施政报告有关“街坊生意”的创业支援,却连半点着墨都找不到。
舖租 头号创业杀手
创业策划顾问公司Bossible创办人周骞指,是次施政报告完全没有提及对微形创业的支援政策,对非创科的中小企来说是不公平的。“以一般民生企业来说,一直面对的最大困难一定在租金上。业主为保护自己,收取‘3按1上’(3个月按金及1个月上期),大业主甚至收半年按金,现时收取超过3个月按金的做法其实很普遍。就算够运捡到3万月租的舖,6个月按金已是18万,这其实对创业者很大压力。”周骞认为政府应与银行合作,为中小企创业者提供更多融资支援;前特首时代推出有关中小企的创业贷款计划利息不低且申请手续繁复,亦应予以改善。
规划不利中小企 生存空间更小
就算创业者银弹充足,创业计划周详,亦不代表可以顺利开舖。周骞指出,现时适合创业者选择的商舖愈来愈少。以市建局重建波鞋街的项目为例,“巿区重建清拆后只批给1个财团兴建1个商场,创业者根本无舖位创业。”工厦楼上舖本可替代地舖,成为初创企业者的平租选择,惟工厦受用途及牌照问题限制,令不少人 —— 特别是酒吧及食肆创业者 —— 不敢贸然租用;领展旗下商场则只剩下大型连锁店。”有业无路创,周骞直指政府责无旁贷。
周骞认为,特区政府大可参考其他地区的做法,向中小企创业者提供援助。“台湾零售业鼓励以小型连锁店形式营运,制造了许多创业和就业机会。新加坡则做得再全面一点,当小企发展成熟,政府会资助他们寻求法律或会计等专业服务,帮助他们输出海外,在香港的土司工坊(Toast Box)便是例子。这种做法我在香港却从未听闻。”他指政府应从小商户的立场思考,才能给予创业者有效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