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 vs L1:以太坊社区爆发扩展路线论战

撰文: Techub News
出版:更新:

近日,以区块链研究公司 SMG 研究主管Max Resnick为代表的部分研究者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即“L2 不是以太坊,L2 也不是 L1 的扩展”。或许是太过直接,且有间隙 L2 与 L1 关系之嫌,该观点一经提出就在 CT 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同意该观点的,也有斥责其“胡说八道”的。双方各执一词,难分高下。

坦白说,最初看到这个话题时,笔者并未理解其中的争论点,觉得似乎有些“无厘头”,然而,在深入浏览了各方观点后,笔者意识到,双方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当下环境中“以太坊究竟应该优先发展 L1 还是 L2”。

Make Eth L1 Great Again

撇开拘泥于“扩展”一词的争辩,支持“L2 非以太坊”的一派其实不满的是以太坊当前选择 L2 进行扩展的决定。

Max Resnick 戏谑道,将 L2 视为是以太坊的扩展,就好比认同“如果 YouTube 将视频发布到以太坊上,YouTube 也可以被视为是以太坊的扩展。”然而,或许是因为“用词不当”,Max 转头又转发了一条关于“自 Beacon 升级以来,以太坊正在倒退”的推文,称该推文更贴近其真实想法。Max 表示,“从文化角度看,L2 是以太坊的扩展,只是这并不意味着核心开发人员应该优先考虑 L2,而不是改进 L1”。与此同时,Max 还转发了 Paradigm 3 月发布的有关以太坊状态增长的文章(Paradigm 预计状态增长在短期、中期或长期内不会成为以太坊扩展的重大瓶颈),暗示当前以太坊选择通过 L2 进行扩展并不明智。相反,以太坊应该大力发展 L1 以实现其“终极目标”。

与 Max 类似,Bankless 联创David Hoffman也呼吁以太坊调整当前的开发重点。David Hoffman 表示,“以太坊开发已经将 L2 执行放在首位两年多了,这是以牺牲 L1 执行为代价的”,“我们应该重新调整一级执行工作的优先顺序。”David Hoffman 称“L1 硬件至少应该等效于‘最近两代的 Macbook Pro’,这将使以太坊 L1 的可访问性增加 10 倍,且成本不高。”

不过,与 Max 不同,就“L2 是否是以太坊的扩展”这一字面问题,Hoffman认为答案非常主观。在他看来,“L2 不是以太坊的 1:1 扩展。(因为)以太坊有意为 L2 创造了很大程度的自由和自主权,而 L2 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以太坊。如果 L2 是以太坊的 1:1 扩展,它们就会过于僵化,无法在技术和社会方面发挥最大潜力。”

除了出于“Make Eth L1 Great Again”的 观点外,这一争辩还引来了以太坊竞争对手 Solana 生态某些项目方的嘲讽。Helius Labs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ert Mumtaz就以 Optimism 为例指出了以太坊 L2 的缺陷。Mert 讽刺道,“L2 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它们可以做任何它们想做的事情。欺诈证明中有漏洞?好,我们下个月改。有 bug?没关系,安全委员会会控制权限。在 L1 上,你必须发布版本升级并乞求其余治理代币持有者采用该版本。”

松散的朋友 > 竞争的敌人

与打辩论类似,要站在大众普遍观念的一方发表观点总显得吃力些。坚信“L2 就是 L1 扩展”的一派在输出观点时也显得比较“直给”。The Daily Gwei 创始人sassal.eth直言“L2 就是以太坊,任何声称(L2)不是以太坊的人的智力水平都和幼儿一样。”类似的,DCinvestor建议不认同该观点的人不妨思考一下为何 L2 选择成为 L2 而不是直接成为 L1。而 Ouroboros Research 的@poopmandefi则评价道:“说 L2 不是以太坊的一部分,就好比说美国的唐人街不属于美国。L2 是以太坊的‘文化延伸’。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但吸引的用户群体/质量与以太坊相同。”在 Poopman 看来,只要 L2 使用 ETH 作为 Gas 费,L2 就是以太坊的一部分。

不过,除了上述流于表面的争辩,这一派也有深层次的思考。同样认定“L2 100%是 L1 的扩展”的@0x_Todd从以太坊近年来实施 L2 战略的角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0xTodd 以 Altlayer(创始人此前曾创立过“以太坊杀手”Zilliqa)为例指出,“L2 计划让潜在的竞争对手,至少变成了自己生态内的一部分,哪怕是松散的。”0xTodd 表示,“在没有 L2 战略的平行世界中,Offchain Labs 会推出另外一条 Avax,和 ETH 毫无关系;OP 开发者而会弄出另外一条 Polkadot,和 ETH 毫无关系;Coinbase 也会发行自己的链,和 ETH 当然也毫无关系”,与此同时,“BN 继续喊 BSC 超越 ETH,而不是 opBNB;OK 继续推自己的 OKT,而不是 X Layer;Bybit 当然也会弄 bit chain,Bitget 当然会弄 Get chain。”

此外,The DeFi Report 创始人Michael Nadeau通过“替代品”和“互补品”的概念形象比喻了 L2 与以太坊的关系。Michael 表示,市场上的每种产品都有替代品和互补品。比方说鸡肉对牛肉而言就是替代品,而汽车和汽油就是互补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某种产品互补品的价格下降时,对该产品的需求就会增加。相应的,L2 是以太坊的互补品,增加了用户对以太坊的需求(其 Gas 费是用 ETH 支付的),没有以太坊就无法存在(通过以太坊来保证安全性)。这意味着随着 L2 成本的下降,对以太坊(和 ETH 资产)的需求应该会增加。Michael 总结道,“从长远来看,对 ETH 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发展 L2 并没问题。

小结

就当前环境下以太坊究竟应该侧重发展 L1 还是 L2,也许Vitalik前几日对以太坊当前生态进展的高度评价就是答案。的确,“Make Eth L1 Great Again”的叙事对于当前不见起色的以太坊而言,可能会有不错的效果,但笔者觉得,L2 与 L1 不应该是对立的。就像以太坊开发者Ryan Berckmans就 David Hoffman 的观点提出的质疑,“虽然 L2 没有直接扩展 L1”,但“如果我们成功将所有低价值执行转移到了 L2,而现在 L1 又足够便宜,足以让下一千家公司发行代币,那么 L2 真的是‘以 L1 执行为代价’吗?”

一味地挑起纷争真的能让以太坊 Great Again 吗?还是,以太坊向来 Great,并不需要 Great Again。

本文获得《L2 vs L1:以太坊社区爆发扩展路线论战》授权转载,作者:Yan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