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选举.图辑】一场选举、六个论坛 选举论坛影像回顾  

撰文: 曾梓洋 李泽彤 黄永俊 江智骞 罗君豪 樊素心 梁鹏威
出版:更新:

公开论坛一向被视为选举中最重要的竞选活动,因为候选人的表现好坏,或会扭转选举结果。距离特首选举尚余6天,三位候选人曾俊华、林郑月娥与胡国兴在本月出席了多场公开论坛。部分论坛只得两名候选人参与、有些论坛则没有候选人互相质询的环节。3月14日举行的电视直播论坛上,三人终有机会直接与对手同台辩论,就政治、经济、民生三范畴质询,林郑和曾俊华更在自由搏击环节互揭对方在政府往绩,火花四溅。曾俊华在会上讽刺林郑月娥是“撕裂2.0”,林郑月娥反驳称,特首梁振英不争取连任后,有人要另觅发泄对象。林郑月娥则指曾俊华任财政司司长时削减部门开支,此决定对不起香港人。胡国兴批评二人互相卸责,突显现届政府有缺失。昨晚(19日)举行的选举论坛,三人再次针锋相对。林郑月娥以曾俊华的办工桌“冇file、冇纸张”暗寸曾俊华“hea”做,曾俊华如此回应:“我一直觉得除咗work hard 外,仲要work smart。”胡国兴则希望选委能给予他机会做特首:“各位各位各位,畀个机会好唔好?”到底论坛会否令公众更了解各候选人?了解过后,又会影响选举结果吗?摄影:李泽彤、郑子峰、曾梓洋、梁鹏威、黄永俊、罗君豪、江智骞撰文:樊素心

3月5日,两名候选人林郑月娥与胡国兴出席由“民主思路”举办的选举论坛,曾俊华并无出席是次论坛。(李泽彤摄)
曾俊华拒绝出席“民主思路”举办的选举论坛,其竞选办发言人表示因时间关系,抱歉未能一一应约。图为林郑月娥、胡国兴在论坛开始前与民主思路召集人汤家骅握手。(李泽彤摄)
胡国兴指香港不需要因循守旧嘅技术官僚,高官、特首愈熟悉行政就愈胆大妄为,愈懂得绕过程序,自把自为,香港不仅需要一位行政长官,香港现在需要一个心术正的行政长官,一个有远见、有诚信、能够修补撕裂的领袖。(郑子峰摄)
3月8日,资讯科技界举行选举论坛,林郑月娥并无出席这场论坛。胡国兴与曾俊华在论坛开始前互相握手。(曾梓洋摄)
虽然林郑月娥无出席论坛,但曾俊华在会上亦有针对她的“弱点”发言:“我睇过好多相关报道,我真系睇唔到有咩新意。佢(林郑月娥)亦都讲到有三大靠山,帮佢补习一两个钟头就全部了解晒整个金融系统,我系香港政府至少有廿几年系做商贸、金融、经济方面工作,我都好难讲我系好精准把握得到国际上嘅趋势。”(梁鹏威摄)
胡国兴亦在会上提及林郑月娥:“我唔会请佢(林郑月娥)入我嘅政府,因为佢今日都唔黎,咁点请?至于曾生(曾俊华)有适当嘅团队环境下,佢系有机会比到好嘅意见,发挥得到,所以我系会欢迎佢入我嘅团队。”(曾梓洋摄)
3月10日,三位候选人出席由香港记者协会举办的候选人座谈会,会议安排三名候选人“前后脚”出席,面对台下新闻工作者就著新闻自由、档案法等提问。图为曾俊华抵达会场时与示威者对话。(郑子峰摄)
另一候选人胡国兴到场时接过示威者的请愿标语。(郑子峰摄)
林郑月娥早前多次被示威者狙击,西环担心投票日或出现大型示威冲突。(资料图片)
3月12日,三位候选人终于同台辩论,曾俊华与林郑月娥先礼后兵,在论坛开始前与对方握手。(梁鹏威摄)
林郑月娥曾在论坛上指,公民提名与《基本法》第45条相违背,认为难以容许公民提名。(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曾俊华在论坛上“直线抽击”林郑月娥,他说:“我知道Carrie点解唔会重启政改,因为都衰咗一次,点解又要再衰多次呢?我知佢深有感受,当然啦,连占中都引埋出嚟,呢个系一件很严重的事。”(梁鹏威摄)
胡国兴之后亦加入指:“我是法官,我系最依照《基本法》法律,‘831’冇写喺《基本法》。”(梁鹏威摄)
3月14日,三人再次同场较量,该晚论坛由免费电视直播,并设互相质询环节。(罗君豪摄)
论坛上有观众问林郑月娥是否信任香港人,若她当选后所提出的意见与主流意见不同,会如何处理?林郑说:“如果香港人的的主流意见认为我无办法担任行政长官,我系会辞职”。(罗君豪摄)
三名候选人在论坛上互相“开火”,曾俊华在主场质询环节追问林郑是“CY2.0”,会令社会变“ 撕裂2.0”。而胡官当晚则疲态尽现。(罗君豪摄)
3月19日,三位候选人出席选举前最后一次公开论坛。(黄永俊摄)
人气爆登的曾俊华入场后被支持者邀请一同合照。(黄永俊摄)
林郑月娥在会场内与选委打招呼。(江智骞摄)
胡国兴亦在台上举起“V”字手势拍照。(黄永俊摄)
林郑月娥在3月14日的论坛上林郑大赞曾俊华团队的“军师”罗永聪,她对曾俊华说:“我好佩服你,你有个非常叻的政治助理阿聪(罗永聪),我为政府省钱,我无请。他帮你好大忙,阿聪做得非常好。有人话,如果我选到你选不到,不如请阿聪加入我的团队。”图为19日晚,会场的电视屏幕显示曾俊华团队,图下方为林郑月娥与选委。(曾梓洋摄)
到底论坛会否令公众更了解各候选人?了解过后,又会影响选举结果吗?一切有待3月26选举日揭晓。(曾梓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