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影像】旺角街头打造手工招牌 八旬胡师傅的凿字艺术

撰文: 李慧筠 梁鹏威
出版:更新:

你有没有看过那块立在亚皆老街、上有“写字、凿字”数个大字的的蓝色木板?一街之隔,对面游人如鲫,连锁商店门庭若市,到处弥漫着街边小吃的气味;这里却宁静无比,数块木板层层交叠锁在路边,中午时分,老人拖着手推车缓缓步至,他头戴白色鸭嘴帽,身穿衬衣、西裤,脚踏皮鞋,正是80岁的凿字师傅胡丁强。摄影:梁鹏威,撰文:李慧筠

他踮起脚,把萤光橙色的大字贴“专业写凿字”挂上灯柱。(梁鹏威摄)
常路过旺角亚皆老街的人,不会对断续的叮叮声感到陌生。(梁鹏威摄)
“你估系街上食尘好好呀?车经过,尘好犀利。但我惯咗嘛。”自古以来,小贩摆卖街上只因客人多。一个中年男士走过来加入谈话,津津有味地看他凿字,“佢唔止四几年出世啦!”胡说:“80岁啦,见过3个港督,就快4个特首。”(梁鹏威摄)
80岁人,自觉“无样叻”,还得做到老、学到老。有时他也对自己没信心,指住英文字问串法有没有错?“阿伯百九几岁,蒙蒙地㗎啦,哈!又俾我凿到啲英文出嚟。”(梁鹏威摄)
他戴起眼镜,左手把凿仔放在铁皮模的铅笔线上,右手敲动铁锤;模下是一块石头,承受所有敲凿的力度,痕迹斑斑。(梁鹏威摄)
“我喺广东新会人。新会出咗个大文学家梁启超。”胡丁强瞇起小小的眼睛,突然念起欧阳修的《相州画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意谓同乡的人当上大官,衣锦还乡,大家都会以他为荣。(梁鹏威摄)
他的作品主要分两类,有些是写在帆布上的书法如“翰墨情”,有些是凿写“不准吸烟”、“No smoking”等实用铁皮喷模,建好他的书法棚后,他会逐个在墙上排好,用铁夹夹实,恍如他的书法展。(梁鹏威摄)
插画师慧惠笔下的胡师傅的开档日常。(梁鹏威摄)
他做过塑胶工厂,辗转在砵兰街开字档。70、80年代,整条街也是字档,“有志向写字咪入行,有志者事竟成嘛。你几岁?我出嚟写字𠮶阵你仲未出世咯?”(梁鹏威摄)
早上起模,吃过早餐,中午凿字,下午两点就到隔壁街买个廿蚊两𩠌饭。入夜后,瘦小的身躯把铁皮字模、铁夹、木板逐个收起,街道回复原状,缺了胡丁强凿字的“叮叮”声响,只剩档旁电脑印刷的简陋广告板,倒映着连锁时装店的LED大招牌红光。(梁鹏威摄)
40岁之前,胡丁强在新会耕田,又当过小会计。9岁时,他第一次在乡下的卜卜斋习字,他说老师写得一手靓字,停学后他继续自学,“你唔好以为读书好,老师指条路你行㗎咋,自学最紧要。”(梁鹏威摄)
去年食环署开始为街头工匠发牌,凿字不在名单之上,一直无牌的他问道:“有发牌咩?无揾过我。早几日食环嚟叫我唔好摆咁开。”问到有牌无牌重要吗?怎料他带点激动说:“牌系个证明,对香港有贡献㗎嘛!凿字、写字,你话系咪贡献?”(梁鹏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