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淡绿,河边有村落,有山,有蚬,有错落的石滩。它曾是墨绿,河里有街市的竹箩和家禽的尸体。它曾是彩色,河边有画舫,工厂,河中有洗碗水和划艇手。它曾是灰绿,河边有楼,河里有半浮半沉的鱼尸群。现在,它是加勒比海绿,河边有理发屋、钓鱼翁、如沐春风的歌友,河里有水母和魔鬼鱼。城门河静止中变幻,从错落的石滩,到华厦万家,河规划着两岸的楼价、人的作息和城市的步伐。放慢脚步细看,原来这是一幅《城门上河图》。摄影:林振东,撰文:陈芷慧
80年代初,原来的画舫与划艇中心为邻,洗碗水、饭𩠌菜渣都倒进河里,河面像浓汤浮着一层油。以前城门河水较浅,容易搁浅,有时船桨还会碰到猪尸。因为部份山上村落如禾寮坑村均设有猪场。现在水质可改善,水底还有水母和魔鬼鱼。(林振东摄) 初冬的城门河看像六月飞霜,白鹭早就停泊在两岸的树上,远看 是一点点入口即融的雪花。(林振东摄) 河上仍有不垃圾,每天早上皆有政府船只清理。(林振东摄) 【沙田中产背后】据政府从2013至2016年的统计,沙田露宿者的统计竟然是0。无家者协会外展事工,每逢周二、四皆外出探访沙田露宿者,沙田的露宿者比其他区的更喜欢一起聚居,就在沙燕桥两岸的桥底。(林振东摄) 沙田学校沿河而立,在沙田读书的学生,都在河边练习长跑的。(林振东摄) 沙田城门河正在进行改善工程,工人在装上灯饰。(林振东摄) 这个将近一亿的《覆盖沙田大围明渠》社区重点计划,就只是在渠上加建平台用作五人足球场,同时加设可装卸的观众席。(林振东摄) 河有足够的养份,两边的石墙就会长出植物。 河有足够的养份,两边的岸上也会长出人来。 遛狗的人、跑步的学生、在河边做体操的合唱团,还有寒冷天气只有12度仍坚持脱去上衣跑步的老人。(林振东摄) 划艇队员指,晚上划艇,还经常被跳上来的鱼“掌掴”。一群群鱼像海豚般不断跳上水面,像车窗前的水泼舞来舞去阻挡视线,只能闭上眼,冒着头头直划过去!(林振东摄) 早上,合唱团在热身,在城门河𦉲有的景象。(林振东摄) 沙田单车友的DIY,让人看到拐湾后的情况。(林振东摄) 忠叔专擢乌头,乌头“精甩边”,会跳起,网不到;亦不吃鱼饵,单靠鱼丝上几个鱼钩和眼界。戴上夜光眼镜,就能看穿水底里的鱼,牠们永远都是两条一起“行孖咇”,离远瞥见牠们的踪影,就在鱼附近抛鱼丝,鱼慢慢前进,慢慢收起鱼丝,收的速度与与鱼相约,待牠游过来时刚巧钩中鱼身,待牠挣扎一会才拉来上。这里的乌头,基本上都一斤重。夏天时乌头更三五成群浮上水面乘凉,鱼围在水面围成一个黑球。(林振东摄) 张智良提醒,由于咸鱼属于“一类致癌物”,建议市民尽量不要进食咸鱼。(林振东摄) 这已是大围美林村附近明渠最丰富的景色。(林振东摄) 河边没有羊,却有一间竹棚理发屋,没有水没有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竹棚也是一群钓鱼翁在20年前帮忙搭建。老板娘已退休,数年前交由媳妇和女儿打理,她们到工联会上了一个剪发的课程就来开工。她们全家是海南岛人,经常说在河边,会想念海南岛的海。(林振东摄) 社区会堂的歌友会是年老长者的主场,在河边的歌友都是刚退休人士。(林振东摄) 中央公园内的户外剧场,沙田友称之为“黄屋”。(林振东摄) 从溱岸远眺的河景。有多少豪宅上的住客,是城门河真正的用家?(林振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