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厢,16岁的瑞典少女通贝里(Greta Thunberg)为气候问题疾呼,而成为《时代杂志》本年的风云人物;那边厢,同样是16岁,菲律宾少女Danica Martinez 藉藉无名,却每天跟气候变化问题共存着。Danica 与家人住在菲律宾北部的沿海小镇Sitio Pariahan,近年因为海面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在上升,原来的地面已经完全被淹浸,由“沿海小镇”变成“海中小镇”。村民要定期升高由竹筑成的栈道和地面,村内一个深层的小井成为唯一的食水来源,电力供应则依靠屋顶的太阳能板,产生的电力大约够一班村民聚在一起看一部电视。一切由2011年台风纳沙吹袭Sitio Pariahan 开始,Danica 说亲眼看到民居被卷走,自己的学校也只剩下破墙;超过50户邻居自此离乡别井。一个曾有邻里篮球赛、节日筵席及教堂礼拜等活动的社区,它的篮球场今日已变成了海床,教堂长期淹浸长满了青苔。如今,Danica 与妹妹Cindy只有每天乘坐快艇上学,每程30分钟,校服有时还会在途中被浪花溅湿。余下的村民也重度依赖船只生活,之所以没有移居内陆,或多或少因为务渔仍能让他们自给自足。“我们的生计早就在此村,反而在内陆我们未必能再重建生活,甚至可能会沦落街头。”离开不易,眼前的海面却天天长高。“看着这一切好像很可怕,但你早晚会习惯这样的生活。”虽然Danica 也会憧憬陆上的生活,未能独立的她,只有如此说着。摄影:Eloisa Lopez/路透社图片编辑:周颖瑶
Martinez 一家居住在沿海小镇Sitio Pariahan,但屋外所有陆地已被海水淹没,每天早上,他们都要去村内唯一的井口采水,开展一天的生活。(Eloisa Lopez/路透社) 井口的水喉其实就靠两级细小的台阶升高,才免于淹没于大海之中。(Eloisa Lopez/路透社) Danica Matinez 的兄弟DJ 用刚运回家的井水洗头。(Eloisa Lopez/路透社) Danica 在屋内以井水刷牙漱口,村内电力供应只靠太阳能板供应,日间村民靠窗光过活。(Eloisa Lopez/路透社) Danica(左)与妹妹Cindy沿村内的栈道步行到码头,准备乘小艇上学。(Eloisa Lopez/路透社) 每程往学校的船程历时30分钟,校服间中会被浪花溅湿。(Eloisa Lopez/路透社) 菲律宾北部的沿海小镇Sitio Pariahan 外的海面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在上升,原来的地面已经完全被淹浸。(Eloisa Lopez/路透社) 在镇内间中还可以见到民居本来的建筑,但因为海面上升,村民要继续生活就得加建竹棚,将活动范围升高。(Eloisa Lopez/路透社) Sitio Pariahan 的村民以务渔为生,其中村民会撒网捕蟹外销。(Eloisa Lopez/路透社) Sitio Pariahan 的教堂长期被淹浸,外墙长有层层的海苔及藤壶。(Eloisa Lopez/路透社) 这天DJ 捉到的蟹获,成为了一家人的主食。(Eloisa Lopez/路透社) Martinez 一家的小孩在课余的时间,总爱爬上家的屋顶上游玩。(Eloisa Lopez/路透社) 门外与汪洋无缝接轨,屋顶就成了一家人共聚天伦的好地方。(Eloisa Lopez/路透社) 其他村民闲时也会在屋外的栈道乘凉,没有多余电力供应,村民生活没有太多娱乐。(Eloisa Lopez/路透社) 要村民离乡别井,并非一个容易的决定,惟海面一天一天的升高,灭村的悲剧可能是早晚的事。(Eloisa Lopez/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