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重组】修例卷起矛盾 历半年暴风雨 香港不再一样

撰文: 苏炜然
出版:更新:

这半年,得需承认,是充满难以想像的事情。香港人无人能逃得过:人性的黑暗与光辉统统晾在阳光底下,很多事情的原则与逻辑都饱受冲击,人与事都不再值得信任,世界变得非黑即白,要罢愤怒,要罢狂喜。183日就这样走过来了。香港已经不是年头大众还在讨论“安心事件”的和乐城市。人们或许变得更愤世,或许变得更在乎,“回不去了”是很多人的感受。每一个回顾的价值,总回到“承先启后”的觉悟,六个月,你失去多少,得到多少,改变了多少,还有什么期许,对自身,对这个城市,都是重要的自省,才能再行深思如何走下去。摄影:李泽彤、曾梓洋、罗国辉、张浩维、郑子峰、龚嘉盛、卢翊铭、高仲明、林若勤、廖雁雄、罗君豪、欧嘉乐、余俊亮、梁鹏威、梁焕敏、卢君朗图片编辑:周颖瑶、曾梓洋、罗国辉、苏炜然

【6.9】6月9日,民间人权阵线举办游行反对《逃犯条例》修订,出现比2003年七一游行更挤拥的场面。大会公布该游行有103万人参与(警方数字为24万),同日世界各地都有游行反对修例,惟游行结束后,政府发表声明表示该条例草案会继续于6月12日在立法会恢复二读辩论。(梁鹏威摄)
【6.12】6月12日,大批反修例示威者早上搬出铁马,占据立法会大楼外的夏悫道及龙和道,冀阻止二读辩论。(林若勤摄)
【6.12】6月12日,示者者组成人链,在爱丁堡广场与警察对峙。(曾梓洋摄)
【6.12】6月12日,示威者互相协助整理口罩。(张浩维摄)
【6.12】6月12日,立法会议员邝俊宇在示威现场不支晕倒。(李泽彤摄)
【6.12】6月12日,一名女示威者在金钟道高举双手,冀防暴警察停止攻击其他示威者。(李泽彤摄)
【6.12】6月12日,警方武力驱散示威者,催泪弹掉入成千上万的人群之中,众人慌忙走避。(张浩维摄)
【6.12】6月12日,速龙小队成员向示威者近距离喷射胡椒水剂。(余俊亮摄)
【6.12】6月12日,防暴警员投掷催泪弹,催泪弹在记者群上空爆开。(梁鹏威摄)
【6.12】6月12日,一名穿黑衫的人在警方防线前跪下,请求警方停止攻击示威者。(梁鹏威摄)
【6.12】6月12日,防暴警察向示威者喷射胡椒喷雾。(余俊亮摄)
【6.12】6月12日,警方在夏悫道发射多枚催泪弹,特首办及解放军军营外浓烟密布。(曾梓洋摄)
【6.12】6月12日,示威由早上持续到傍晚6时,仍有成千上万示威者占据政府建筑群一带道路未有散去。立法会秘书处最终宣布不会在当日召开任何会议,13日早上,立法会继续取消会议。同日下午,立法会秘书处宣布修例二读将会延期举行。(李泽彤摄)
【林郑】6月15日,特首林郑月娥宣布暂缓《逃犯条例》修订,但不会撤回法案。她表示修订逃犯条例是为了彰显正义,给予死者家属公正交代。她亦在同一记者会表示赞成及同意警方将6月12日示威定性为“暴动”的说法。(梁鹏威摄)
【6.16】6月16日,民阵两星期内举行第二次游行,首次提出“五大诉求”:撤回修例、不检控示威者、撤回暴动定性、追究警方滥暴及滥权的责任,以及要求林郑月娥下台。当日游行人数明显比6月9日还多,大会表示有“200万加1人”参与,警方则表示经原定路线,高峰期有33万8千人游行。(卢翊铭摄)
【6.16】6月16日,“616大游行”持续至入夜仍然万人空巷,数以万计人士聚集在夏悫道。期间遇有救护车或有载客之巴士经过时,人群都会迅速有序地散开辟路,造就多次“分红海”的场面。(李泽彤摄)
【6.16】6月16日,数以万计人士聚集于太古广场外的金钟路,参与网民发起悼念15日在太古广场堕楼身亡男子梁凌杰的追悼会。梁在15日身穿黄色雨衣危站在太古广场的平台上。他在雨衣背写上“林郑杀港 黑警冷血”,并在商场外墙挂起写上“全面撤回送中,我们不是暴动,释放学生伤者,林郑下台,Help Hong Kong”的横额。5小时后梁爬出棚架并堕楼,送院抢救无效不治,成为因反修例轻生的第一人。(余俊亮摄)
【林郑】6月18日,林郑月娥再举行记者会,表示就修订《逃犯条例》引发社会矛盾、纷争和焦虑“向每一位香港市民真诚道歉”,但没有回应“616大游行”提出之诉求,亦未有像外界预期般鞠躬致歉。(郑子峰摄)
【警总】6月21日,民间及学界号召包围税局、入境处等各政府机关,其中湾仔警察总部成为围堵对象,其各个出入口被堵塞,闭路电视被遮盖,有示威者向大楼投掷鸡蛋,并在外墙喷上“黑警滥权”、“学生无罪”等示威标语。(罗君豪摄)
【警总】6月26日,大批市民在爱丁堡广场集会后,再围堵警察总部示威。期间有疑似便衣警员于警总一带马路出现,引起示威者起哄。他被逼上警察总部二楼平台一侧,并就地拿起水刮及“雪糕筒”傍身,立法会议员谭文豪及杨岳桥与他交涉。其后警察总部内的警员打开铁闸,说:“俾我哋同事入返去。”之后该位疑似便衣警员在其他警察保护下,安全进入警总。(李泽彤摄)
【集会】6月26日,民阵发起反修例集会,期望在G20峰会举行前争取国际关注,以向林郑月娥施压。集会期间出席人士高举手机灯,从中环海滨摩天轮上观看,地面的灯海闪闪发光。(曾梓洋摄)
【7.1】7月1日,反修例风波下迎来回归纪念日,民阵继续举行“七一游行”。游行一度因金钟一带的冲突而被警方要求取消及改终点至湾仔,但民阵决定继续游行,并将终点改至遮打道。大会其后表示游行有55万人参与,警方则表示高峰期有19万人游行。(卢翊铭摄)
【7.1】7月1日,大批反修例示威者冲击立法会,其中示威者以笼车撞毁立法会大楼外墙玻璃,大楼内的防暴警察尝试以胡椒喷雾阻止示威者推进。(梁鹏威摄)
【7.1】7月1日,示威者持续冲击立法会到入夜,大楼内警员一度撤退无踪,示威者成功冲破立法会大楼的玻璃门。(梁鹏威摄)
【7.1】7月1日,大批示威者涌入立法会大楼,防守的警员未有再出现于大楼内。(梁鹏威摄)
【7.1】7月1日,示威者在立法会会议厅内涂黑主席台区徽。(曾梓洋摄)
【7.1】7月1日,冲击立法会的示威者在会议厅内发表宣言,提出“撤回条例”、“收回暴动定义”、“撤销示威者控罪”、“追究警队滥权”及“实行双普选”五个诉求,并声明不愿香港为民主、自由、公义再添亡魂。(梁鹏威摄)
【连侬墙】7月10日,市民途经大埔“连侬隧道”。7月初开始,市民在各区张贴便条纸,筑起连侬墙,有时会遭到撕毁,之后又再重建,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历久不衰。(卢翊铭摄)
【游行】7月开始,由于政府未有回应此前各游行示威之诉求,每逢周末,不同区份都出现由民间发起反对政府施政的示威,包括7月6日“光复屯门公园”游行(左上,罗君豪摄)、7月7日九龙区反修例游行(左下,李泽彤摄)、7月13日“光复上水”游行(右上,梁鹏威摄)及7月14日沙田区反修例游行(右下,李泽彤摄)。
【游行】7月13日,“光复上水”游行后爆发警民冲突,晚上大批警察手持盾牌,到上水广场一带搜捕示威者。期间,一名带有口罩的黑衣示威者被警察追至桥边,走投无路下打算跳桥逃走,情况惊险,幸好被及时捉住。该示威者其后被捕。(梁鹏威摄)
【游行】7月14日,沙田区反修例游行后爆发警民冲突,防暴警察晚上攻入区内多个商场,搜捕退入商场的示威者。其中警方攻入新城市广场,示威者在商场中庭与警员爆发混战,造成示威者、警员及记者多人受伤。事后新城市广场连续多日出现示威,质疑管理处容许警方攻入商场的决定。(郑子峰摄)
【游行】7月7日,九龙区反修例游行后,示威者占据弥敦道演变警民冲突,有警员以警棍驱赶示威者。(卢翊铭摄)
【中联办】7月21日,民阵再次发起反修例游行,警方否决原定方案并要求游行终点由终审法院改到湾仔卢押道。游行队伍到达湾仔后要求警方开路,警方后撤后游行人士继续前行至政府总部,另有大批示威者继续前往中联办。(高仲明摄)
【中联办】7月21日,防暴警察在西环中联办一带布下防线到朝光街位置。有银发长者戴上头盔,手持鲜花,站在警方防线前。(李泽彤摄)
【中联办】7月21日,示威者在中联办外投掷漆弹,致门口国徽被涂黑。(卢翊铭摄)
【中联办】7月21日,示威者在德辅道西及干诺道西一带与警方对峙,警方发射催泪弹及胡椒球弹等进行驱散,示威者投掷杂物还击。(李泽彤摄)
【元朗】7月21日,大批白衣人在元朗西铁站的月台及大堂,持棍无差别攻击乘客,造成最少45人受伤。当晚有两名警员被发现在场目睹事件,但未有阻止并转身离去,警方当晚亦声称在白衣人集结的南边围村,未见人持攻击性武器。至今有35人因此事件被拘捕,6人被提控。(香港01记者摄)
【元朗】7月27日,民间发起游行反对《逃犯条例》修订及抗议7月21日疑似乡黑人士发动袭击,并质疑警方与黑社会勾结。惟游行申请被警方发出反对通知书,大批民众遂以不同形式到元朗“行街”。(梁鹏威摄)
【元朗】7月27日,大批民众涌到元朗“行街”,一名带上头盔、眼罩及口罩的村民在南边围往外观看。(香港01记者摄)
【元朗】7月27日,示威者在元朗西铁站附近多处与防暴警察对峙,有示威者在泰祥街向警方防线投掷长遮,防暴警员则向示威者喷射胡椒喷雾。(李泽彤摄)
【元朗】7月27日,示威者与防暴警察在西边围外爆发冲突。(罗国辉摄)
【元朗】7月27日,防暴警察在西边围村口向村外开枪。(李泽彤摄)
【元朗】7月27日,示威者在晚上往元朗西铁站陆续离开,警员向正在离开的示威者发射催泪弹,并攻上西铁站进行围捕,期间使用警棍追打示威者,混乱间多人跌倒。(曾梓洋摄)
【中联办】7月28日,网民发起“全城追究上环开枪大游行”,抗议警方7月21日在上环一带大量发射催泪弹、橡胶子弹及海绵弹。警方只批准遮打花园集会,惟集会开始不久,警方因为截停一辆私家车引发警民冲突。随后大批民众往中联办或崇光百货方向游行,警方在西区警署前堵截,并发射催泪弹驱散。(郑子峰摄)
【中联办】7月28日,警方发射催泪弹驱散前往中联办之示威者,催泪弹落入人群中并爆出火光。(李泽彤摄)
【中联办】7月28日,警方在德辅道西发射多枚催泪弹驱散示威者,街道上烟雾弥漫,波及两旁商舖及民居。(曾梓洋摄)
【中联办】7月28日,示威者以清水及锅盖扑熄催泪弹。(罗国辉摄)
【声援被捕人士】7月30日,示威者去到葵涌警署外声援被捕示威者人士,并与警方发生冲突,示威者投掷杂物。警署警长刘泽基在以雷明登870霰弹枪指向示威者,被认为是首次近距离以枪械直接瞄准示威者的警员。(梁鹏威摄)
【声援被捕人士】7月31日凌晨,市民在天水围警署外,抗议警方带走两名于在天秀球场附近“连侬墙”协助清理垃圾的少年,期间有私家车驶过警署并从车里向人群发射烟花。人群争相走避。(郑子峰摄)
【声援被捕人士】7月31日,44名示威者因参与7月28日上环示威而被控暴动罪,当日早上热带气旋韦帕逐渐靠近香港,天文台挂上三号风球。恶劣天气下有大批声援被捕人士的示威者穿上雨衣,在东区裁判法院外声援。(曾梓洋摄)
【声援被捕人士】7月31日,有警车离开东区裁判法院时,被大批示威者包围,并报以粗口手势抗议。(曾梓洋摄)
【游行】7月17日,有年长市民发起“香港银发族静默游行”,重申“五大诉求”,批评制度暴力迫使年轻人作出冲击行为,同时表达对年轻一代的支持。大会指游行人数超过9000人,警方则指高峰期有1500人。(余俊亮摄)
【集会】8月1日,金融界人士于中环遮打花园发起“自由不保 资金走佬”快闪集会,呼吁同业响应8月5日的罢工,在风雨下逾千金融、银行、保险界人士参与。(李泽彤摄)
【集会】8月2日,一班公务员于中环遮打花园发起“公仆仝人、与民同行”为题的集会,这是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公务员发起集会,他们表明︰“我们同意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时需要恪守政治中立的原则,但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够就政治议题发声,因为在脱下职员证及制服后,我们都是香港人。”(李泽彤摄)
【各区游击】8月3日,网民发起“旺角再游行”,原遭警方反对,发起人最后上诉成功,但路线变更,不会经过旺角市中心。部分示威者偏离原定路线,堵塞红磡海底隧道出入口。(罗君豪摄)
【各区游击】8月3日,示威者晚上游击到黄大仙堵路,警方到场追捕,当区街坊不满警方使用武力,包围警方指骂。(罗君豪摄)
【各区游击】8月3日,警方发射催泪弹驱散黄大仙人群。(余俊亮摄)
【游行】8月4日,将军澳网民原定于7月28日举行的将军澳大游行,因应 7.21 元朗暴力事件,决定将 7.28 将军澳游行改期,延至8月4日举行。此游行得到警方发出不反对通知书,但当天举行的其他游行则被反对。图为民主党立法会议员邝俊宇踏单车经过游行队伍。(张浩维摄)
【集会】8月4日,网民发起“港岛西大游行”,遭警方反对,只向卑路乍湾公园集会批出不反对通知书。(余俊亮摄)
【三罢】8月5日,网民发起“8.5全港三罢”,以罢工、罢课、罢市,促政府回应民间五大诉求。图为荃湾公园桥底空间坐满集会人士。(余俊亮摄)
【三罢】8月5日,部份参与黄大仙广场“三罢”集会的示威者占据龙翔道。(罗君豪摄)
【三罢】8月5日,网民发起不合作运动,示威人士于钻石山站阻碍港铁运作,期间有支持及反对行动之乘客口角。(卢君朗摄)
【三罢】8月5日,各区出现堵路和警民冲突,大埔有示威者将挖泥车开到路中心堵塞交通。(曾梓洋摄)
【三罢】8月5日,大埔示威者拾起催泪弹,掷回警察方向。(曾梓洋摄)
【三罢】8月5日,天水围一名老妇疑吸入催泪烟不适,由旁人扶到一边。(郑子峰摄)
【三罢】8月5日,入夜后冲突持续,示威者在沙田警署门外纵火。(卢翊铭摄)
【三罢】8月5日,警方发放催泪弹后,天水围轻铁站烟雾弥漫。(郑子峰摄)
【三罢】8月5日,有白衣人手持木棍在荃湾街头追打黑衣示威者。(余俊亮摄)
【集会】8月7日,市民响应网上号召,带观星笔到太空馆外“观星”,抗议警方以涉嫌藏有攻击性武器,拘捕购买观星笔的浸大学生会会长方仲贤。(余俊亮摄)
【节日】8月9日,有网民趁盂兰节发起“祈福除恶晚会”,带同香烛冥镪及祭品在街头烧衣纸及上香为香港祈福。参加者指趁盂兰节烧衣纸,强调是宗教活动,因此没有申请不反对通知书。数十名警员带同警犬在场戒备。(曾梓洋摄)
【撑警】8月10日,“守护香港大联盟”发起“全民撑警日”,呼吁市民穿上蓝衣,前往警署向警员慰问并支持执法。图为市民前往观塘警署,向警务人员表达支持。(罗国辉摄)
【各区游击】8月10日,大埔游行遭警方反对后,发起人宣布取消游行,晚上示威者转至多区进行快闪堵路,尖沙咀弥敦道市民向到场驱散的防暴警察举起中指。该周末本来有四个游行申请,全被警方反对,只批准港岛东游行改在维园集会。(罗国辉摄)
【游行】8月10日,大批市民不理会反对通知书,在大埔按原定路线游行。(梁鹏威摄)
【各区游击】8月11日,深水埗游行遭警方反对。示威者多区进行快闪式堵路示威,尖沙咀警署附近多名示威者被警方拘捕。(曾梓洋摄)
【各区游击】8月11日,尖沙咀警署附近,一名女子右眼怀疑被布袋弹打穿眼罩受伤。(梁焕敏摄)
【各区游击】8月11日,警方只批准港岛东游行改在维园集会。示威者前往铜锣湾崇光百货、湾仔等地堵路示威,警方在湾仔发射催泪弹驱散示威者,晚上多名黑衣蒙面人士协助防暴警察拘捕示威者,其后警方承认派出乔装警员混入示威人群。(卢翊铭摄)
【各区游击】8月11日,防暴警察冲进太古站内制服多名示威者。(郑子峰摄)
【机场】8月12日,因应前一晚尖沙咀有少女疑遭布袋弹击穿眼罩,碎片再插入右眼受伤,网民发起“警察还眼”百万人塞爆机场集会,抗议警方使用过度武力。(余俊亮摄)
【机场】8月12日,机场入境大堂挤满穿着黑衣服的示威者。(郑子峰摄)
【机场】8月12日,机管局下午突然宣布取消全部航班,不少旅客因而滞留机场。(曾梓洋摄)
【机场】8月13日,网民再发起机场集会行动,示威者围堵一名内地男子并用索带绑手,并在他身上发现有“我爱警察”蓝色T恤。大陆媒体《环球时报》后发文证实男子为该报记者付国豪。(余俊亮摄)
【节日】8月14日, 网民于深水埗警署附近发起“激光烧衣积阴德祈福晚会”,期间有巿民以镭射笔照向深水埗警署。(高仲明摄)
【节日】8月14日,防暴警员在深水埗警署附近街道发射催泪弹。(曾梓洋摄)
【港铁】8月16日,网民自发到葵芳站清洁站内催泪弹残余化学物。在较早前的冲突期间,警方在葵芳站附近,以及站内发射催泪弹,引起公众关注化学残留物对乘客健康的影响。(梁鹏威摄)
【各区游击】8月17日,网民发起“光复红土 还我静土”土瓜湾、红墈大游行,抗议当区被旅客逼爆的情况。游行原遭警方反对,最终获批以替代路线举行 。期间有示威者分别走到工联会位于土瓜湾的工人俱乐部大闸外,放置多个菠萝,讽刺工联会1967年发动“六七暴动”(上,罗国辉摄)。及后亦有示威者向“民解联九龙城支部”李慧琼及蒋丽芸办事处,投掷鸡蛋(下,梁鹏威摄)。
【集会】8月18日,民阵原发起由维多利亚公园游行至中环遮打花园,遭警方反对。其后民阵采取“流水式”方式集会。在雨中人群撑起雨伞,在铜锣湾和金钟的主要干道上流动。民阵公布全日在铜锣湾、天后及维园一带有170万人参加集会(警方公布指定集会地点高峰期有12.8万人)。(罗君豪摄)
【人链】8月23日,适逢“波罗的海之路”30周年,有市民发起“香港之路”手牵手行动,沿港铁路线所经的地区筑起人链,要求政府回应反修例五大诉求。(梁鹏威摄)
【人链】8月23日,尖沙咀海旁市民组成人链。(余俊亮摄)
【人链】8月23日,人链延绵至狮子山山顶,在山顶亮起手机灯光映照山下万家灯火。(李泽彤摄)
【游行】8月24日,网民发起观塘游行集会,呼吁政府回应民间五大诉求,以及希望市民关注政府安装的智慧灯柱,背后的私隐和监控问题。游行期间,示威者以“拔河”方式,拉倒灯柱。(罗君豪摄)
【游行】8月25日,市民发起荃葵青集会游行,警方原本只批准在荃湾公园集会,反对游行,发起人上诉后,警方改发不反对通知书,同意游行及集会,但需要更改路线。下午沙咀道爆发冲突,示威者向警方投掷燃烧弹。(李泽彤摄)
【游行】8月25日,警方首次出动俗称“水炮车”的人群管理特别用途车辆,向路障杂物发射水柱。(余俊亮摄)
【游行】8月25日,晚上示威者与警方冲突持续,6名警员拔枪戒备,其中1名警员向天开枪示警。(李泽彤摄)
【集会】 8月28日,多个妇女团体组成的平等机会妇女联席,在遮打花园举行“反送中#Metoo集会”,关注有被捕示威者指控遭警方性侵。期间集会人士利用紫色玻璃纸,盖在手机灯光上,营造一片紫色灯海。(张浩维摄)
【各区游击】 8月31日,民阵原定831游行及集会被警方反对。大批示威者自发前往港岛进行不同活动,警方在添华道向夏悫道发射催泪弹及出动水炮车清场,水炮车首次向人发射有颜色水剂。(李泽彤摄)
【各区游击】 8月31日,示威者于轩尼诗道警察总部附近堵路,并纵火焚烧路障杂物。(罗国辉摄)
【太子站】 8月31日,港铁列车上有男女跪地举手求饶,警员仍以胡椒喷剂直射其脸部。当日约晚上10时45分,太子站有市民与示威者在观塘线列车上发生争执,港铁报警并停驶L3层列车,又广播要求所有乘客离开车厢。防暴警察及速龙小队赶到后,向月台及列车上乘客挥警棍和施放胡椒喷雾。事后传闻站内有人被打死,警方及医管局多次否认传闻,市民遂要求港铁公开当日闭路电视片段还原事件。(余俊亮摄)
【太子站】 8月31日,警方在太子站月台内拘捕示威者,场面混乱。(余俊亮摄)
【太子站】 8月31日,警员冲入港铁列车,向人群挥警棍。(余俊亮摄)
【太子站】 8月31日,警方在太子站月台和车厢追捕示威者,多人被命令在扶手电梯位置蹲下,等待拘捕及押走。(余俊亮摄)
【机场】9月1日,市民发起“和你塞”行动,阻塞来往机场交通,影响机场运作。(曾梓洋摄)
【机场】9月1日,“和你塞”行动期间,东涌港铁站遭到破坏。这是港铁站首次成为示威者有意针对的破坏目标。(罗国辉摄)
【机场】9月1日,“和你塞”行动后,大批市民沿北大屿山公路徒步离开东涌。大批义载司机驾车去到青马收费广场接载市民。(曾梓洋摄)
【人链】9月2日,玛丽医院医务人员筑起“玛丽之路”人链。(余俊亮摄)
【罢课】9月2日,本是新学年的开学日,但全港多间中学和大学学生发起罢课。大批中学生出席中环爱丁堡广场的罢课集会,挥舞手上的手机灯。(罗君豪摄)
【罢课】9月2日,香港中文大学百万大道举行罢课集会,除中大学生,亦有其他院校大学生出席。(曾梓洋摄)
【太子站】9月7日,发生8.31太子站事件后,传闻指站内有人被打死,市民在太子站出口插满鲜花悼念。(曾梓洋摄)
【太子站】9月2日,警方发射催泪弹和布袋弹驱散太子站外人群,市民或撑伞或蹲下躲避。(曾梓洋摄)
【太子站】9月2日,速龙小队沿太子道西追捕示威者。(余俊亮摄)
【林郑】9月4日,林郑月娥透过电视讲话,提出政府未来的4项行动,其中包括正式撤回条例草案。惟各界均认为政府撤回得太迟,不足以平息局势,而事实上反修例风波的确持续下去。(曾梓洋摄)
【集会】9月8日,“香港人权与民主祈祷会”及游行均获发不反对通知书,在游行期间,有人挥舞美国国旗。(卢翊铭摄)
【人链】9月3日,多间中学学生参与联校人链活动,表达反修例诉求。在开学的首个月,频频有中学学生发起人链活动,大多数在早晨上课前举行,亦有部分选择放学后的时间。(曾梓洋摄)
【人链】9月9日,全港各区都有中学生参与联校人链活动,图为慈云山蒲岗村道人链。(李泽彤摄)
【人链】9月9日,全港各区都有中学生参与联校人链活动,图为元朗大球场外人链。(余俊亮摄)
【人链】9月5日,屯门有中学生参与联校人链活动,沿鸣琴路筑人链。(郑子峰摄)
【人链】9月19日,沙田有中学生参与联校人链活动,傍晚时分在城门河边亮起手机灯。(卢翊铭摄)
【商场】9月11日,沙田新城市广场有市民聚集,合唱《愿荣光归香港》。《愿荣光归香港》由网民作曲填词,在反修例人士间广泛传播,亦吸引外媒大肆报道。(余俊亮摄)
【商场】9月12日,市民聚集在观塘apm商场合唱《愿荣光归香港》,有人带同乐器伴奏。(李泽彤摄)
【商场】9月12日,大批市民在中环IFC商场合唱《愿荣光归香港》。(罗国辉摄)
【节日】9月13日中秋节,沙田新城市广场有市民聚集,高呼口号和大合唱成为了港人的中秋活动。(李泽彤摄)
【节日】9月13日中秋节,市民去到太平山顶筑人链,用手机灯“照亮”维港。(曾梓洋摄)
【撑警】9月14日,有爱国人士组织去到九龙湾淘大商场挥国旗唱国歌。(李泽彤摄)
【撑警】9月14日,爱国人士在淘大商场唱国歌期间,爆发不同政见人士冲突,防暴警察到场介入。爱国人士见到对立阵营人士被带走,鼓掌欢呼。(李泽彤摄)
【撑警】9月15日,原定港岛游行,遭警方反对。晚上在北角炮台山一带有白衣人追打黑衣人或年青人,又不满记者拍摄,有人尝试调停。(香港01记者摄)
【连侬墙】9月21日,立法会议员及时任屯门乐翠区议员何君尧发起“清洁香港运动”,有参加者在元朗撕走连侬墙文宣惹途人不满,防暴警察到场设下防线。(曾梓洋摄)
【连侬墙】9月21日,何君尧发起“清洁香港运动”,有市民预早在朗屏行人天桥贴满何君尧肖像。何君尧对此曾表示“唔舒服”。(郑子峰摄)
【游行】9月21日,“光复屯门公园”游行一度遭警方反对,经上诉后获发不反对通知书。下午爆发警民冲突。(曾梓洋摄)
【游行】9月21日,“光复屯门公园”游行后,示威者走入麦理浩径,沿山路撤退。(李泽彤摄)
【元朗】9月21日,721袭击事件满两个月,警方在青山公路凤翔路一带发射催泪弹。(曾梓洋摄)
【元朗】9月21日,有人为了逃离催泪气体,躲进便利店雪柜里。(李泽彤摄)
【商场】9月22日,网民发起到沙田新城市广场及连城广场“和你Shop”行动,只行街不消费。有人到美心集团旗下食肆索取轮候筹,并接驳成为上百米的纸条,挂在商场中庭。(罗君豪摄)
【林郑】9月26日,林郑月娥在伊利沙伯体育馆举办首场,亦是目前唯一一场“社区对话”,共150个入场名额。(李泽彤摄)
【连侬墙】9月28日,市民到金钟重建政总外楼梯的“元祖”连侬墙,又沿金钟道和轩尼诗道张贴文宣,筑“连侬之路”连接政总和维多利亚公园。(罗国辉摄)
【连侬墙】9月28日,市民沿金钟道和轩尼诗道张贴文宣,筑“连侬之路”连接政总和维多利亚公园。(李泽彤摄)
【集会】9月27日,市民到中环爱丁堡广场,出席“声援及关注新屋岭被捕者人权”集会,有团体在现场摆放“香港民主女神像”。(张浩维摄)
【集会】9月28日,雨伞运动爆发5周年,市民到添马公园出席集会。(梁鹏威摄)
【游行】9月29日,“全球反极权大游行”未向警方申请不反对通知书,仍有大批市民参与。期间有示威者燃点国庆日广告牌,冒出浓烟。(卢翊铭摄)
【游行】9月29日,印尼籍女记者Veby Indah采访“全球反极权大游行”期间,遭警方子弹射中倒地,经医生诊断后证实右眼失明。(余俊亮摄)
【游行】9月29日,金钟、湾仔和铜锣湾都爆发冲突,警方在金钟道拘捕示威者。(曾梓洋摄)
【10.1】 10月1日,民阵10.1游行上诉被驳回,网民发起“六区集会”,于湾仔、黄大仙、深水埗、屯门、荃湾、沙田6 区举办集会。大批市民在屯门大会堂对出空地聚集,防暴警察突然从大会堂的侧门冲出,挥警棍打示威者。(郑子峰摄)
【10.1】10月1日,荃湾大河道传出枪声,一名示威者倒地,左胸有血。稍后时间警方证实有警员开真枪,实弹击中示威者,该示威者是一名中五男生。(梁焕敏摄)
【10.1】10月1日,警方在荃湾发射催泪弹。(梁鹏威摄)
【10.1】10月1日,黄大仙爆警民冲突,有警员取出一袋未发射的催泪弹。(罗君豪摄)
【10.1】10月1日,黄大仙有警员拔真枪指吓示威者。警方证实黄大仙有警员开真枪,未有人被击中。(罗君豪摄)
【10.1】10月1日,数十名示威者步入大围站,投掷燃烧弹及破坏售票机。(卢翊铭摄)
【10.1】10月1日,长沙湾道有示威者向天发射多枚烟花。原定十月一日举行之国庆烟花汇演,今年则因社会矛盾冲突取消。(余俊亮摄)
【10.1】10月1日,沙田有市民捡起警方发射的催泪弹、橡胶子弹和海绵弹,放在路边栏杆上。(卢翊铭摄)
【禁蒙面法】10月4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联同所有司局长见记者,宣布行政会议决定,引用《紧急情况规例条例》,订立《禁止蒙面规例》,规例于5日午夜起实施。(卢翊铭摄)
【禁蒙面法】10月4日,在林郑月娥召开记者会前,媒体已引述消息来源,透露政府立《禁蒙面法》的决定,大批市民于午膳时间占据中环路段,戴上口罩示威。(卢翊铭摄)
【禁蒙面法】10月4日,晚上全港多区都有集会,反对政府引用《紧急法》订立新法例。 在铜锣湾有占路人士戴上面具示威。(李泽彤摄)
【禁蒙面法】10月4日,示威者破坏将军澳港铁站。(廖雁雄摄)
【禁蒙面法】10月4日,示威者晚上在沙田聚集,其后快闪破坏沙田康文署大楼。(卢翊铭摄)
【禁蒙面法】10月6日,《禁蒙面法》实施第二日,网民发起在港岛及九龙同时举行“反紧急法大游行”,抗议政府引用《紧急法》。图为港岛区游行。(廖雁雄摄)
【禁蒙面法】10月12日,沙田新城市广场有过百名市民,响应网上号召参与反禁蒙面法的“蒙面派对”。(梁鹏威摄)
【陈彦霖】10月11日,市民到上水大会堂对出空地参与悼念彦霖晚会。香港知专设计学院15岁学生陈彦霖于9月22日,被发现浮尸油塘海面,其生前曾经参与反修例示威。警方指其死因无可疑,而且遗体迅速被火化,引起公众关注事件是否与反修例活动有关。(龚嘉盛摄)
【陈彦霖】10月14日,学生要求知专校方公开闭路电视片段,以证实警方说法,校方向在场学生及传媒播放片段,但被在场学生质疑片段经过剪辑。校方无法提供其他片段作补充,有不满人士于校园内进行破坏。(欧嘉乐摄)
【集会】10月14日,“香港人权民主法案集气大会”是《禁蒙面法》实施之后,首个获发不反对通告书的公众集会。集会申请人刘颖匡收到警方的新增条件:基于《禁蒙面法》已实施,参会集会人士不可以蒙面。(余俊亮摄)
【林郑】10月16日,特首林郑月娥赴立法会宣读新一份施政报告,期间有人以投影机将“五大诉求、缺一不可”的标语投射在立法会主席台位置。最终林郑月娥改以录影片段发表,成为回归以来首位没有在立法会宣读施政报告的特首。(李泽彤摄)
【集会】10月18日,中学生发起在香港大学中山广场举行“中学生反警暴集会”,11间港岛区学校学生参与。期间有学生互相拥抱。(卢翊铭摄)
【禁蒙面法】10月18日,网民发起十八区“和你拖.面具人链”行动,表达对《禁蒙面法》的不满。(罗君豪摄)
【游行】10月20日,民阵发起于九龙区游行,遭警方反对。民阵副召集人陈皓桓、社民连梁国雄、民主党何俊仁以及工党何秀兰4人宣布以个人身份承接筹办工作。(李泽彤摄)
【各区游击】10月20日,尖沙咀警署外爆发冲突,警方出动水炮车沿弥敦道向北快速推进,沿途中不断射出蓝色催泪水剂,清真寺亦被射中。图为警方清场期间,一名男子骑单车在弥敦道驰行。(李泽彤摄)
【各区游击】10月27日,网民发起于尖沙咀梳士巴利花园集会“追究警暴 连系穆斯林 守护民众 与记者同行”。旺角一带至凌晨仍冲突不断,警方向弥敦道发射多枚催泪弹。有巴士司机及乘客被催泪烟刺激感到不适。(张浩维摄)
2019年10月23日,台湾杀人案疑犯陈同佳在港的洗黑钱案刑满出狱,在牧师管浩鸣陪同下主动向传媒发言,向潘晓颖家人鞠躬道歉。(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节日】10月31日,网民藉万圣节发起港岛面具集会游行,呼吁市民以“鬼马造型”出席,目的地为兰桂芳。警方大约在晚上8时,禁止市民进入兰桂坊,只准离开。(罗君豪摄)
【节日】10月31日,亦是8.31太子站事件两个月,有人自制一个太子站面具现身中环。(郑子峰摄)
【各区游击】11月2日“求援国际坚守自治”集会遭警方反对,百多名区议会候选人宣布以《选举条例》第12(5)条,在相同时间地点举行选举集会。警方入维园清场后,轩尼诗道、皇后大道中、龙和道都有示威者堵路;其中在修顿球场有大批示威者遭围困,警方拘捕数十人。(梁鹏威摄)
【商场】11月3日,网民发起“东区集气人链日”,在太古城中心组人链。晚上有男子持刀斩伤一男一女,再咬甩太古城西区议员赵家贤耳廓。男子之后再图袭击包围的群众突围逃走,之后被围殴倒地。(李泽彤摄)
【禁蒙面法】11月5日,《禁蒙面法》实施一个月,网民发起“全民V煞日”,晚上到尖沙咀市政局百周年纪念花园聚集,8点正读出宣言,并高唱《愿荣光归香港》。(余俊亮摄)
【大学】11月7日,中文大学举行毕业礼,有学生手持标语,就社会风波表态。(张浩维摄)
【周梓乐】11月8日,堕楼科大学生周梓乐不治,科大师生在毕业礼期间默哀致意,校长史维一度落泪。11月4日凌晨,周梓乐被发现倒卧在尚德停车场二楼,头部及盘骨重伤;当晚因传闻指有警员在将军澳结婚摆酒,引来示威者聚集,防暴警察到场发射催泪弹驱散。有指他为躲避催泪弹而堕楼,也有片段显示防暴警员曾进入停车场,但警方否认曾接触周梓乐;同时有指控指警员曾阻挠救护员进入现场。(罗君豪摄)
【周梓乐】11月8日,大批市民去到将军澳尚德停车场,悼念周梓乐。(余俊亮摄)
【商场】11月10日,各区再有“和你shop”行动,在沙田有示威者去到美心皇宫破坏,一名女士情绪激动;有示威者站在中间,防止出现争执甚至冲突场面。(欧嘉乐摄)
【三罢】11月11日,市民发起“三罢”行动,同时在各区交通要道堵路,制造借口让打工仔罢工。有示威者从理工大学天桥将杂物投掷到红磡海底隧道收费广场,阻碍车辆通过。(欧嘉乐摄)
【三罢】11月11日,警员在牛池湾驱散示威者,清理路障时,遭投掷鸡蛋。(罗国辉摄)
【三罢】11月11日,警员在各区驱赶示威者,将军澳有市民疑因不满警员行动,遭喷射胡椒喷雾。(罗君豪摄)
【三罢】11月12日,东铁线大埔墟站与大学站之间的路轨,被人投掷大量障碍物堵塞,车上市民需落车步行。(梁鹏威摄)
【三罢】11月13日,中环有“和你Lunch”快闪集会,防暴警察到场驱散,市民组成伞阵防卫。(罗君豪摄)
【三罢】11月13日,中环“和你Lunch”期间有示威者被捕,大批市民围观并指骂警方。(罗君豪摄)
【三罢】11月12日,又一城商场的圣诞树被纵火,商场职员之后拉消防喉扑救。(罗国辉摄)
【三罢】11月13日,晚上有示威者在弥敦道掘砖,并砌成矮墙堵路。(罗国辉摄)
【大学】11月12日,警方向中文大学二号桥和环回东路位置的示威者发射催泪弹。“三罢”行动中有人从二号桥向下方吐露港公路投掷杂物,警方在11日已与示威者爆激烈冲突,12日再度进攻。(梁鹏威摄)
【大学】11月12日,中大示威者退入夏鼎基运动场,警方向运动场发射催泪弹。(梁鹏威摄)
【大学】11月12日,中大校长段崇智走向警方防线进行谈判,警方以段身后学生持攻击性武器为由,发射催泪弹。段在冲突的数日后入院,12月初痊愈重新投入工作。(曾梓洋摄)
【大学】11月12日,晚上中大二号桥位置再爆发激烈冲突。到深夜,警方表示已经与中大校方作出沟通,将会撤退。在冲突尾声,水炮车曾经喷射催泪水剂。(余俊亮摄)
【大学】11月13日,中大冲突翌日,示威者仍留守校园,人群在夏鼎基运动场聚集,有人躺下来休息。段崇智在15日发公开信促非中大生离开中大校园,留守者最终在15日晚上离开。(李泽彤摄)
【大学】11月16日,民主思路姚洁凝发起到薄扶林道及般咸道清理路障,示威者坐在马路中心继续堵塞交通。之后气氛一度紧张,为免再爆政见冲突,示威者最终返回港大。(余俊亮摄)
【集会】11月17日,中环爱丁堡广场有“东欧巨变三十周年”集会,发起人招募义工,用纸皮箱砌成一幅两米多高、五十米长的墙,模仿象征极权政府的柏林围墙。(罗君豪摄)
【大学】11月14日,理大爆发一轮冲突,警方向校园发射催泪弹。警方其后称是因为有人从理大向警员射箭。(余俊亮摄)
【大学】11月14日,示威者留守理工大学,人群聚集在校内,带来伙食需求;有身穿全黑示威者装束人士在厨房帮手,炮制火腿炒蛋。(余俊亮摄)
【大学】11月17日,理大对出漆咸道南柯士甸道交界被示威者以砖头和杂物堵塞,警方清场时爆激烈冲突,之后出动两部水炮车向示威者喷射催泪水剂,又威胁可能会使用致命武器。(曾梓洋摄)
【大学】11月17日,示威者占据理大及附近天桥,作为堵路据点,阻塞漆咸道南、柯士甸道以及红磡海底隧道口交通。(郑子峰摄)
【大学】11月17日,示威者在红磡海底隧道收费广场上方天桥筑起路障。警方锐武装甲车尝试冲前,撞破路障,被示威者投掷燃烧弹还击,装甲车一度起火。(李泽彤摄)
【大学】11月17日,示威者被警方水炮车催泪水剂射中后,返回校园里冲洗身体。此时警方已完全包围理大,封锁附近道路。(郑子峰摄)
【大学】11月18日凌晨,警方突袭理大的示威者,发射多枚催泪弹,速龙小队冲入理大畅运道入口,在喷水池及楼梯间拘捕多人。其他示威者燃点路障,阻挡警方进一步冲上平台,楼梯火光熊熊。(罗国辉摄)
【大学】11月18日,示威者在校园里休息和整理装备,图再次突围。18日早上开始,有留守者尝试突破包围网,警方一发现即发射催泪弹,将留守者逼回校园,或冲前拘捕他们。(李泽彤摄)
【大学】11月18日,理大留守者尝试突围,被警方发现后翻过围栏回到校园里。(郑子峰摄)
【大学】11月18日,警方在科学馆道畅运道一带追捕尝试突围的人。(曾梓洋摄)
【大学】11月18日,市民去到尖东一带聚集,声援理大入面的留守者,警方截查并拘捕多人,过程中有市民被打至头破血流。(张浩维摄)
【大学】11月18日,晚上有大批市民声援理大留守者,沿梳士巴利道向红磡前进。(罗君豪摄)
【大学】11月17日,示威者在各区,尤其是尖沙咀佐敦一带堵路,图分散警力,为理大入面的示成者制造突围机会。17日和18日连续两日在尖沙咀佐敦一带爆发激烈冲突。(罗君豪摄)
【大学】11月18日,一批留守者尝试从理大天桥游绳脱困,由义载电单车接走。警方发现后发射催泪弹,未来得及脱困的留守者返回校园。(李泽彤摄)
【大学】11月18日,张达明和曾钰成深夜进入理大,称可以安排留守者安全离开,不受暴力对待。警方坚持拘捕所有18岁以上人士,18岁以下则登记资料,以便日后跟进。(梁鹏威摄)
【大学】11月18日,多名中学校长深夜进入理大,有身处理大的中学生情绪起伏。(李泽彤摄)
【大学】11月18日,决定离开理大的人以保暖毯裹身,等候安排。(曾梓洋摄)
【大学】11月19日,留守者尝试其他方法离开理大,包括潜入高风险的地下渠道。(余俊亮摄)
【大学】11月24日,理大里面一个管道槽里,有留守者曾经逗留生活的痕迹。(高仲明摄)
【大学】11月25日,区议会选举后,候任区议区及支持者到尖沙咀声援理大留守者,有数十至一百人去到红磡站外的巴士站平台聚集,向理大亮起手机灯海;一名留守者以电筒回应。(张浩维摄)
【大学】11月29日,警方搜查完校内的危险品后,终于撤走包围网,理大解封。之后校方再次封闭校园,进行维修和清理工作。(高仲明摄)
【大学】11月29日,理大邵逸夫体育馆里,满布留守者曾经逗留生活的痕迹。理大一役,警方围城13日,共1377人被捕。由理大离开被拘捕的有810人,567人于理大外围或周边被拘捕,18岁以下人士登记人数有318人。(高仲明摄)
【集会】11月28日,中环爱丁堡广场有“《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感恩节集会”,就美国参众两院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并由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7日签署生效致谢。集会市民亮起手机灯海。(张浩维摄)
【游行】12月1日,市民发起“毋忘初心大游行”,获警方发出不反对通知书。游行期间警方一度在梳士巴利道发射催泪弹,称有人投掷烟雾弹图制造恐慌,之后又称有人掟砖。(张浩维摄)
【游行】12月1日,一批黑衣游行人士在红磡绕道爬越围板,去到行人路。(张浩维摄)
【游行】12月8日,民阵“国际人权日大游行”获警方发出不反对通知书,期间有约百名网台《城寨》的义工戴上自制的头套,扮成Pepe青蛙和连猪参与游行。(卢翊铭摄)
【游行】12月8日,游行持续到晚上,市民亮起手机灯海。民阵晚上公布一共有80万人参与游行(警方数字为18.3万)。图片以长时间曝光拍摄。(郑子峰摄)
【游行】12月8日,游行去到尾声,一批示威者用雨伞柄砌出“心心”形状,并向警方高呼“爱比暴力强,与警暴割席”,用政府宣传口号稍加变化,揶揄警方在示威场合使用过份武力。(卢翊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