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影像】老挝妇女勇拆越战地雷 为小孩换一片安全踏足的土地

撰文: 姚尚勤
出版:更新:

战乱遗祸,即使在战争结束后,在僻远乡郊川圹省的老挝人,每日仍然承受战争的后果。越战时期,美军在老挝埋下超过二百七十万个集束地雷,据当地组织估计,至今仍有三成未引爆,由1964年至2011年间,每年有超过5万人因此被炸死或重伤。在密布地雷的川圹省,一班妇女组织名为“UCT6”的拆弹部队,她们每月都会花三周时间在田园间拆地雷,只休息一周。妇女拆弹部队手持金属探测器出动,只要信号一响,队中的技术人员就会在地上掘洞,评估探测到的是金属碎片还是地雷,再进行拆弹。对于地雷带来的祸害,部队每位成员都有很深的感受。队员Pheng忆述,有次丈夫外出收集粮食时因误踩地雷,惨被炸死,遗下她孤身一人,抚养五个孩子。放下工作后,她们与西方的职场女性一样,会不时和姊妹们讨论如何在工作与家庭间取得平衡。她们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村内年青女性的偶像,因为她们英勇冒险拆弹,为国家逐少逐少换来一片能安全踏足的土地。编辑:姚尚勤 摄影:Tessa Bunney

村民Ban Kua聚精汇神看社区联络主任Maneevan Khodlakham在黑板上画的地图,指示过往发生意外踩雷的地点。人道组织扫雷咨询团MAG(Mines Advisory Group)的社区联络组会定期到不同社区了解地雷分布及居民的生活状况。(Tessa Bunney摄)
社区联络主任Maneevan Khodlakham在黑板上画地图,指示过往发生意外踩雷的地点。简称“UCT6”的扫雷部队由全女班组成。川圹省是老挝国内地雷最密集的地区,人道组织扫雷咨询团MAG在该处设立了共七队扫雷部队。(Tessa Bunney摄)
每个村民都有权决定在哪里开始进行拆弹工作,对MAG来说,听取UCT6扫雷部队每个女组员的声音尤其重要。在密布地雷的川圹省,一班妇女组织名为“UCT6”的拆弹部队,她们每月都会花三周时间在田园间拆地雷,只休息一周。(Tessa Bunney摄)
早上八时,UCT6部队由村庄Ban Namoune出发到工作地点。妇女拆弹部队手持金属探测器出动,只要信号一响,队中的技术人员就会在地上掘洞,评估探测到的是金属碎片还是地雷,再进行拆弹。(Tessa Bunney摄)
UCT6的社区联络主任Panee Phommavongsee在一天工作完成后观看部队引爆地雷。老挝最常见的地雷是 “BLU-26”,其安全距离为300米,引爆时所有人都要站在地雷300米外范围,避免受伤。(Tessa Bunney摄)
是日引爆了四个 BLU-26集束炸弹。越战时期,美军在老挝埋下超过二百七十万个集束地雷,据当地组织估计,至今仍有三成未引爆,由1964年至2011年间,每年有超过5万人因此被炸死或重伤。(Tessa Bunney摄)
UCT6的技术人员在一天工作后乘货车回村。(Tessa Bunney摄)
MAG扫雷技术人员Pheng用金属探测器扫描,搜索炸弹。(Tessa Bunney摄)
队内其中一名医护人员Kinally Vangvilaychit在货车旁守候。(Tessa Bunney摄)
正在工作中的UCT6扫雷技术人员Champathong Khampanisong。(Tessa Bunney摄)
一天工作后,部队成员聚在一到冲身换去制服。放下工作后,她们与西方的职场女性一样,会不时和姊妹们讨论如何在工作与家庭间取得平衡。(Tessa Bunney摄)
两岁苗族的小男孩Kayeng因一次地雷意外伤及眼睛而失明。对于地雷带来的祸害,部队每位成员都有很深的感受。(Tessa Bunney摄)
Bouakham Bounmavilay的丈夫因误踩地雷而被炸死,遗下她孤身一人,抚养四个孩子。她现在是UCT6扫雷部队的一员。这是她第一份支薪的工作。(Tessa Bunney摄)
小孩在屋外游玩,背后的炸弹是否安全无人知晓。不少老挝年青女性视UCT6部队为偶象,因为她们英勇冒险拆弹拆弹,为国家逐少逐少换来一片能安全踏足的土地。(Tessa Bunney摄)
各式各样埋藏地老挝地下深处的炸弹。Tessa Bunney是驻英国的新闻摄影师,她曾花四年时间在老挝拍摄,并参与在东南亚地区非牟利组织的工作。(Tessa Bunney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