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六月台湾漆黑的夜空和海面,渔民“霍”的一声点燃火把,成千上万的沙甸鱼随即跃上海面,火光金色的鱼儿在海面上狂舞,船上的渔民趁机把鱼儿收进网中。在黑夜中利用火光捕捞沙甸鱼,是台湾北部金山区渔民的传统捕渔方式。渔民习惯于五、六月的晚出海,每次出海约需六至七人。他们利用磺石制造易燃气体,再在海面点火,大量的沙甸鱼因受惊而跃起。火把大约可燃烧10至15秒,渔民要趁这段短时间用叉网捞起沙甸鱼。他们点火时会产生巨大的“蹦”声响,所以渔民称呼这种捕渔活动为“蹦火仔”。渔民每年大概可捕捞300公顿或以上的沙甸鱼。全盛时期,金山区共有逾300艘渔船作业,但如今只剩下三艘捕渔船以此方式捕捞沙甸鱼。面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金山区再2013年起举办一年一度的蹦火仔节,吸引更多市民到金山了解这种独特的文化。
在五、六月台湾漆黑的夜空和海面,渔民“霍”的一声点燃火把,成千上万的沙甸鱼随即跃上海面,火光金色的鱼儿在海面上狂舞,船上的渔民趁机把鱼儿收进网中。(Tyrone Siu/路透社) 在黑夜中利用火光捕捞沙甸鱼,是台湾北部金山区渔民的传统捕渔方式。金山区位于新北市北部。(Tyrone Siu/路透社) 渔民习惯于五、六月的晚出海,每次出海约需六至七人。(Tyrone Siu/路透社) 渔民每年大概可捕捞300公顿或以上的沙甸鱼。图为金山海港的日落。(Tyrone Siu/路透社) 他们利用磺石制造易燃气体,再在海面点火,大量的沙甸鱼因受惊而跃起。图为渔民在处理捕获的沙甸鱼。(Tyrone Siu/路透社) 金山区海港中的一只渔船。(Tyrone Siu/路透社) 全盛时期,金山区共有逾300艘渔船作业,但如今只剩下三艘捕渔船以此方式捕捞沙甸鱼。(Tyrone Siu/路透社) 由于要用火捕渔,渔民要待天黑才出海。(Tyrone Siu/路透社) 渔民每年大概可捕捞300公顿或以上的沙甸鱼。(Tyrone Siu/路透社) 面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金山区再2013年起举办一年一度的蹦火仔节,吸引更多市民到金山了解这种独特的文化。(Tyrone Siu/路透社) 火把大约可燃烧10至15秒,渔民要趁这段短时间用叉网捞起沙甸鱼。(Tyrone Siu/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