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寒的西伯利亚地区,雅库次克(Yakutsk)是世上几个最冻的城市之一,1891年2月5日曾录得-64.4˚C低温纪录。在冬天,市集露天摆放肉类毋须冷藏、供水系统需要先加热才能输往城市各处、郊区居民只能透过融冰取水……雅库次克的建筑不少建于永久冻土(permafrost)上面,指长期处于结冰点以下的泥土,就算夏季表层的冰雪融化,底层仍然保持结冰,假使泥土中含有过量水份,但因为处于固体状态,仍足以承托石屎建筑。然而过往十年,气候变化使雅库次克的平均气温上升了2.5˚C,科学家为此发愁,担忧冻土的水份进一步融化会改变地质,建筑物更可能因此倒塌。“前年开始,这栋大厦出现倾斜,现在已歪了40cm(16寸),”建筑人员兼环保人士Romanov说:“倾斜有恶化的可能。”摄影: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图片编辑:苏炜然
11月26日,雅库次克(Yakutsk)。梅尔尼科夫永久冻土研究所(Melnikov Permafrost Institute)外的广场,立有一座长毛象雕塑。(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9日,透过冰冻的玻璃窗,见到打工仔乘搭巴士上下班。(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9日,一名妇女在城裹行走。(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6日,商贩在一处渔农产品市场摆档做生意。(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6日,店主身穿厚厚的御寒衣物,在冷风中看舖。(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8日,一所旧式木屋的烟囱喷出白烟;背后是新起的石屎住宅大厦。(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6日,一名建筑工人为到老化的大厦进行紧急维修,焊接金属加固结构。雅库次克大部房屋都是干栏式建筑:屋底高架在地面之上,保持通风,以免冻土融化影响地质结构。(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9日,市中心的一座列宁(Vladimir Lenin)雕像。(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6日,位于梅尔尼科夫永久冻土研究所地库的冻土研究历史博物馆,冰晶凝结在墙壁、天花板。(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7日,在雅库次克市南约70公里,乡郊居民在湖里开采冰块。由于天气寒冷,除了融化冰块以外,他们缺乏其他方法获得水资源。(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7日,冰块被排列在地上,等候搬运。(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7日,寒风之下,面上的毛发结霜变成白色。(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7日,一名居民将热水洒向天空玩耍。(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7日,马匹在雪地上奔跑。(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9日,雅库次克市中心摆放着冰雕。(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 11月26日,冻土研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圣诞主题装饰,几乎被埋在霜里面。(Mladen Antonov/AFP via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