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节奏过份急促的现代社会,上班工作,下班也工作;唯有逃离城市,自我囚禁才能获得仅余的喘息空间。韩国在本年七月修订《劳动标准法》,将标准工时由每周68减至52小时,当中包括假期及平日的加班时间。然而,在家工作、缩减食饭短休等情况依然存在,上班族未能得到全面的保障。面对工时过长所承受的过度压力,部份人选择另类的减压方法,付上数百元入住“自我内心监狱”(내 안의 감옥),屈居于仅5平方米的狭小空间,从新学习生活的意义。监狱般的囚室,事实上是位于洪川东北部的冥想中心, 自2013年起已经接待过2,000人,“囚犯”穿上配有个人号码的制服,入住期间须交出手机,不能与他人对话。与世隔绝的规定看似剥削自由,但没有电话,没有闹钟,不受一切事物打扰,让人不必再追随走火入魔的工作节奏。通过午睡、散步、冥想等被外界视为奢侈的行为,参与者更能专注于与自己的对话,反思活在外头的意义。摄影:Kim Hong-Ji/路透社图片编辑:雷怡静
韩国过长的工时,即使一天工作14小时亦是常见之事。(Kim Hong-Ji/路透社) 打开电脑,接上网络,咖啡店只不过是另一个办公室。(Kim Hong-Ji/路透社) 位于江原道洪川的“监狱”正体是冥想中心,成立目的是给予客人休息的地方。(Kim Hong-Ji/路透社) 28岁的客人Park Hye-ri职业是项目管理经理,认为入住“监狱”给她带来自由感。(Kim Hong-Ji/路透社) 入住冥想中心,其中一项规则是交出电话﹐让客人与外界隔绝。(Kim Hong-Ji/路透社) 入住期间,参加者在只有5平方米的房内小睡。(Kim Hong-Ji/路透社) 管理员将饭𩠌分发至各“囚犯”的房间。(Kim Hong-Ji/路透社) 分发晚饭也只是透过小活门递进去。(Kim Hong-Ji/路透社) 进入单人房间之前,住客会先集合,一同练习冥想。(Kim Hong-Ji/路透社) 住客正在练习伸展动作。(Kim Hong-Ji/路透社) 住客脱下眼镜,放松身体躺在地上进行冥想。(Kim Hong-Ji/路透社) 虽然客人要独自渡过入住的时间,但在正式开始“牢狱生活”之前,他们会在树林中边冥想,边散步。(Kim Hong-Ji/路透社) 散步时也尽量少说话,让思绪沉淀。(Kim Hong-Ji/路透社) 入住客人在监禁前拍照留念。(Kim Hong-Ji/路透社) 与世隔绝的“监狱”,竟然能够为客人带来安宁。(Kim Hong-Ji/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