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辑】牛的街坊与人的市镇 梅窝发展在前 牛该往哪里走?

撰文: 周颖瑶
出版:更新:

在梅窝,不用在相片做后期加工,时间一到,你就能拍摄到流浪牛出现在邻近楼房、球场、花圃、沙滩等的画面。牠们的祖辈曾经在梅窝一带帮农夫们耕田,70年代末陆续有农夫弃耕,就将牛放生,而形成了今日所见的流浪牛组群。走到梅窝的街上,可能会听到牛叫,会踩到牛屎,会看到民居的门口有水盆,是居民留给牛喝水解渴的。土生土长的梅窝人会说,牛就像麻雀,是一类日常就在身边的动物。住在梅窝,每日都确实地体验人牛共存的生活,只是人牛有别,纵不特别憎恶,矛盾仍然存在。今日的梅窝虽仍有乡郊地方,但明显地多了人也多了车,未来新居屋落成会多800户居民进驻,政府2017年6月公布的“可持续大屿蓝图”亦预期大屿山人口会逐渐增加数倍,牛与人之间的冲突可能会增加。城镇难以成为牛最佳的落脚点,如何做才是对梅窝牛最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摄影:李泽彤;撰文、图片编辑:周颖瑶

在梅窝,牛身处在人的城镇中,画面有时趣怪得像做了相片加工。(李泽彤摄)
梅窝仍有较“乡下”的地方,牛却不再有人在养饲着,都成了流浪者。间中有些牛自顾自在路上走,与梅窝人擦身而过,和谐之中又有点吊诡。(李泽彤摄)
牛牛们也不打扰人踢波的兴致,似乎也知道不应随便冲入球场范围。(李泽彤摄)
牛会按着自己的生活作息在区内行走,有时会走到人的村落。(李泽彤摄)
有时牛看到草丛也会忍不住钻了进去,从外面看起来像忍身其中。(李泽彤摄)
牠们有时也会走到行人的路上,队形还颇整齐,梅窝人已见惯不怪。(李泽彤摄)
两头牛在沙滩上互相依偎。(李泽彤摄)
牛群到傍晚会到银矿湾沙滩赏日落。也许牠们也会好奇人类为何带上这么多东西到沙滩去......(李泽彤摄)
牛的性格善良,只要友善相待,牛也犯不着要攻击人。(李泽彤摄)
只是未来的梅窝将会越来越多人定居,牛若停留在此,只会与人类产生更多冲突。(李泽彤摄)
“牛不是反对发展的筹码,我们要为牛谋后路。”关注人士如是说。究竟是提倡人牛共存接纳牛群,还是把牛群带远一点让牠们安全生活,人类要做的,可能比想像的还要多和长远。(李泽彤摄)
牛群习惯在黄昏时到沙滩赏夕阳,熟悉牛群的梅窝人指,这也是牛牛们约定的地方:夏天的日间如果失散,就到沙滩集合好了。这个傍晚,小孩好奇地走到牛群的中间,互不惊动,只是你看我看你的,和谐地共享宁静的“欢乐时光”。(李泽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