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文化.霓虹招牌】 北魏真书.香港人的身分象征
若然各位昨晚看了《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礼》,会否对那五颜六色的霓虹招牌留下深刻印象?然而,随著时间推移,港式招牌亦难逃被清拆的命运,当中包括西环森美餐厅、佐敦麦文记面家等等。过去的历史与文化是造就未来的基础,若提到只属香港人的代表,非港式招牌莫属,“她”不单是一种历史记录、艺术文化产业、更是香港人的精神与身分象征。
何谓港式招牌?当中最特别的是其“北魏真书”字体。魏晋南北朝时因政权斗争而致社会动荡不安,促使文字亦分为南北两种。北魏的书体以汉隶为主要风格,因其以碑刻之因由,此字体大多正正方方,没有太多额外的修饰,且笔触角度非常分明。而南朝则以楷书或正书为主要字体,因此,“北魏真书”就是一种介乎隶书与楷书之间的书体。
然而,能使“北魏真书”真正值入香港这块土地的是书法家区建公先生,当时大部分店铺招牌提字都是岀于他手笔,如“奇华饼家”、“公和玻璃镜器”等。而招牌的制造技术亦早于三十年代引入香港,面对香港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如餐厅、戏院、酒吧、夜总会等亦对招牌有大量需求。因此,因距离问题,招牌上“北魏真书”讲求的是可阅读性,其特点为起笔、收笔及转折点清晰分明,当中“镛记”二字便能清楚看到“北魏真书”之美学。
除了字体外,招牌外形之设计亦非常港式。何以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招牌能直立于一幢幢高楼建筑,归因香港当时发展快速,但却地少人多,这亦造就楼宇直立式向上发展,加上商住混合式大厦流行,为了能于短时间内吸引客人,招牌便是其中方法之一,也解释了招牌总是五光十色。而招牌外形之顶部称为“冠”,通常以商店的标志或图案为设计,如珠宝商店则以皇冠为图案。而招牌底部为“柄”,用以书写商铺之英文名称或其他句子。此外,一些招牌亦具不规则形状,如西环森美餐厅就以牛作为其外形设计,不但具视觉效果,所传递的讯息亦直接了当。
霓虹招牌的字形以单钩或双钩方法屈折的,为了加强视觉效果,更会在中文字体笔画中加中线或平行线。颜色方面也有各行业之代表色,如医生招牌是白底黑字,给人一种端庄、踏实及专业之形象;而白底红字则是一般商户的用色,运用对比色调能于远距离中对文字信息一目了然。
港式招牌对笔者而言是家的感觉。每次外游后再回来时,看到形形色色的招牌,就知道我回到最熟悉的地方。笔者很庆幸还能够看到这些只属香港的文化遗产。然而,时代变迁,经济进步、生活水平提升,但却忘记了最有价值的事与物。如果《狮子山下》是香港之歌,招牌就如香港的名字,一个可让世界各地都能记起的地方。《狮子山下》的精神在于拼搏,正正记录著旧香港大兴工厂的年代,而港式招牌亦应运而生。因此,招牌不只是一个时代的记录,更是象征养活香港每一代人,只要有招牌,就有“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