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破69骗案拘104人涉款近$1.7亿 退休人士收假公安电话失$6000万

撰文: 陈浩然 梁晓晴
出版:更新:

网骗及电骗频仍,东区警区由上月22日至本月3日,进行代号“烟日”反诈骗行动,两周内侦破69宗骗案,拘捕104人,涉嫌“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罪”、“欺诈”及“洗黑钱”。案中受害人多达156人,最年长的已届80岁,总损失高达超过1.69亿元,其中单一个案损失最高的是一名已退休人士,误堕“内地公安”电骗,分283次被转走逾6,000万元存款,4个月后才揭发户口被“洗劫”。

行动中警方亦检获大量手提电话、银行卡、银行文件及现金等证物。(陈浩然摄)

东区警区刑事部总督察杨韵明表示,今年首季全港接获的20,584宗罪案当中,诈骗案达8,886宗、占总数逾四成;在1月至4月期间,东区警区接获949宗骗案,占区内全部1,689宗案件的逾55%,较去年同期升约1.4倍,当中以网上购物、电邮短讯钓鱼骗案及求职骗案居多。鉴于骗案上升趋势,以及涉卖户口、借户口洗黑钱活动,东区警区上月22日至本月3日进行“烟日”行动,主要针对区内诈骗及洗黑钱案。

警方在“烟日”行动中侦破69宗骗案,涉款逾1.69亿元,共拘捕104人。(陈浩然摄)

行动中警方共拘捕77男27女,年龄介乎19至74岁,大部分是本地人,另包括4名内地男子及5名非华裔男女,分别报称无业、仓务员、送货员、地盘工、家庭主妇或学生等。他们大部分是傀儡户口持有人,涉收取酬劳以个人资料开设户口,之后将户口交予诈骗集团使用,共处理逾4,400万元黑钱。行动中警方亦检获大量手提电话、银行卡、银行文件及现金等证物。

3内地汉呃信用卡资料购物转售 控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罪

其中3名持双程证的被捕内地男子,涉嫌以钓鱼短讯骗取事主的信用卡资料后,绑定手机电子钱包,到实体店购物,之后企图转售买来的电子产品或服装图利。3人已被控一项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罪,案件押后至8月23日再讯。行动中其余被捕人获准保释候查。

警方侦破的69宗案件当中,最多为求职骗案,占19宗、涉款630万元,其他案件包括投资、网上购物、网上情缘及电话骗案等,涉款介乎50万至7200万不等。156名受害人年龄介乎18至80岁,总损失逾1.69亿元,警方成功冻结其中243万元。其中损失最多的单一案件金额高达超过6,000万元,已退休的事主去年3月在家中接获假冒内地公安来电指他涉嫌洗黑钱,事主按对方指示交出户口资料及密码,4个月后始发现逾6,000万元存款已被人分283次,转到14个户口,事主于是报警。

东区警区刑事支援调查队高级督察朱玮颐表示,在网上购物“弹票党”骗案当中,骗徒会将空头支票存入卖家户口,营造付款假象,惟银行要一、两日结算后才会将钱存入卖家户口,卖家查阅帐户应分清可用结余及帐户结余,待可用结余有更新才可确认交易。

部分骗徒会利用钓鱼短讯,骗取事主的个人及户口资料,利用取得的信用卡资料购物转售图利。(陈浩然摄)

另外,警方近期亦继续发现骗徒发送钓鱼诈骗短讯,讹称事主的电讯商或连锁零售店积分将到期,诱使事主点击短讯内连结到假网站,输入信用卡资料,用资料购物及变卖图利。朱玮颐提醒市民若收到类似短讯,千万不要输入个人资料、信用卡或其他支付工具的资料,应立即向相关商户查询。市民如有疑问,可利用警方的“防骗视伏器”,输入社交媒体帐号、电话号码、电邮等,即时评估风险;若怀疑已受骗,应立即报警或致电24小时防骗易热线18222。

杨韵明指出,在今次侦破的案件当中,诈骗集团会在不同社交平台发出帖文称可“揾快钱”,只要提供户口即可获数千元报酬。她提醒市民勿租、借或卖出户口予任何人,以免被用作洗黑钱。

警方东区警区刑事部总督察杨韵明(左)及刑事支援调查队高级督察朱玮颐。(陈浩然摄)

根据香港法例,任何人向向诈骗集团提供协助,有可能干犯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罪,一经定罪最高判囚10年;提供户口予他人处理赃款,则可能干犯洗黑钱罪,一经定罪最高可罚款500万元及监禁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