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吊手岩殉职】遗孀同袍山边路祭 六岁子呼唤:爸爸返嚟啊
50岁消防总队目邱少明昨于马鞍山吊手岩进行搜救任务时,失足堕下山坡,头部重创身亡。今早田心消防局特设吊唁区供市民献花悼念。下午3时,邱少明遗孀携著儿子,与半百同袍亲友一同抵达马鞍山郊野公园路祭。年幼的儿子柔声喊道:“爸爸返嚟啊!”。路祭期间大风呼啸,众人一脸肃穆,场面哀伤。
下午3时,邱少明遗孀、儿子和半百同袍亲友抵达马鞍山郊野公园准备路祭。道士到场,在郊野公园一处空地架设祭坛,妥善摆放香烛、冥镪等祭品后,随即展开招魂仪式。“明总”的遗孀及儿子戴口罩在道士念经时,在祭坛前双手合十默站,六岁稚子一脸茫然,曾轻声问母亲:“爸爸去咗边?”,其余亲友同袍亦围著观看仪式。长辈鞠躬时禁不住哭起来,一众同袍眼眶通红泛起泪光,有些人更低头涰泣。道士洒米后,号角声响起,遗孀及儿子边鞠躬边呼喊,年幼的儿子按道士指示,柔声喊道“爸爸返嚟啊”。路祭期间大风呼啸,众人一脸哀伤,场面伤人。招魂仪式完毕后,亲友燃点香烛,逐一上前拜祭。
伸延阅读:【消防吊手岩殉职】消防局下半旗 同袍致敬 特首致哀 下午路祭
【消防吊手岩殉职】总队目“明总”堕坡11小时 送院抢救证实不治
工会促政府追颁金英勇勋章
消防处职工会总会主席聂元风表示,工会将要求政府向“明总”追颁金英勇勋章及永久安葬浩园。他与“明总”相识七、八年,他指“明总”平日工作认真、不苟言笑,为人又积极、上进,工余时间又不断进修,早已取得北京大学体育系学位、又是一名空手道教练,更是消防单车队的骨干成员,体能极佳。聂续指,“明总”早前透露打算考消防主任,且以他的资历亦足以担任消防教官,惟他比较喜爱做前线,与同袍分享前线遇到的困难及经验。他指工会已与遗孀接触,会协助家属度过难关。最后劝吁市民行山前,要量力而为及注意天气,不希望再有行山人士及拯救人员再出意外及受伤。
刘先生:痛失好前辈
刘先生在驻守小沥源消防局时认识“明总”,至今已有七、八年。他形容“明总”做事非常认真、小心和谨慎,而且会将所有经验和知识传授后辈,后辈偶有错失,“明总”亦会主动提点。刘指,是次意外令他痛失一位好前辈。
(吊手岩)梗系难行,要用四只脚……(行山)会睇下自己体能OK就照行,唔OK咪返转头。
行山客感难过 直言要量力而为
今早马鞍山郊野公园依然有不少行山客。陈先生及胡先生更准备由马鞍山步行到西贡,二人对昨日有消防员因拯救行山客而受伤殉职感到难过,“始终系人嚟㗎嘛!系个职业要做𠮶啲嘢(救人)”。他又谴责两名行山人士,认为他们不负责任,“有乜理由咁夜去行㗎?真系害死人...…仲话差人添㖞!”陈先生表示,多年前曾经登上吊手岩,形容该处山路崎岖,登山难度极高,“梗系难行,要用四只脚”。他指当时须抓著其他行山客设置的绳索上落,由马鞍山出发估计需时约一至两小时。二人续指,因年龄所限,现时已经不能再登上吊手岩,但直言行山前要多加考虑,“会睇下自己体能,OK就照行,唔OK咪返转头”。
行山常客:不要独自行山 拍摄照片要停定脚步
冯先生行山经验已有数十年,更是吊手岩常客,今日上午正准备上山欣赏杜鹃。他表示攀登吊手岩要非常小心,“慢慢行”,如果要拍摄照片亦应该停定脚步,因稍有不慎便为酿成意外,“如果你唔小心嘅,你喺度仆到撼亲个头都系有意外”。冯先生提醒其他行山人士尽量不要独自行山,他更向英勇、 大无畏的消防员及救护人员致敬,并赞扬他们的专业精神值得尊敬,希望政府妥善照顾遗属。
公众捐款予“明总”家属:
方法1:现金、转赈或划线支票● 转赈遗孀个人户口:180-7-022700(汇丰银行)LAU LELEN 刘静瑜
方法2:寄支票或亲身递交●支票擡头:“刘静瑜”或 “LAU LELEN ”●邮寄/地址:九龙油麻地庙街47-57号正康大厦2楼A座●将由香港消防处职工总会(代收)
注意:请捐款者在支票背面写上捐款者姓名、联络电话及回邮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