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破19宗电骗案拘27人涉款2.8亿元 山顶九旬老妇被呃2.5亿元
警方展开反电骗行动,共侦破19宗电骗案,并拘捕27名男女,涉嫌“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骗款高达2.8亿港元,受害人的损失由8700元至2.5亿港元不等,其中一名受害人为91岁老妇,被骗去2.5亿港元,属去年最大损失的“假冒官员骗案”。警方调查发现,被捕27人牵涉逾7个跨境电骗集团。
警方发现电骗集团会使用新犯案手法,今年首3月有55宗以新冠肺炎作借口的骗案,骗徒会指市民去过高风险地区、散播疫情、违反防疫条例或在内地非法购买疫苗及防疫用品,然后将电话转驳至假公安。
东九龙总区重案组总督察莫子威交代案情指,东九龙总区重案组联同各警区刑事部于4月6日至8日期间展开名为“高岸”的反电骗行动,并在多区拘捕19男8女(18至78岁),涉嫌“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他们报称为学生、侍应及无业等,当中16人有案底。行动中,警方共侦破19宗骗案,调查发现被捕27人在2020年8月至今年3月犯案,当中12男6女涉及11宗“假冒官员”骗案(2人为“特务”,16人提供银行户口收取犯罪得益);另外7男2女则涉及8宗“猜猜我是谁”案,9人均提供银行户口。案件涉及的骗款总额达2.8亿元。警方介入后,截获1100万元失款,减低市民损失。
东九龙总区重案组高级督察吴嘉莉指,“假冒官员”及“猜猜我是谁”均为常见的电骗案手法。以“假冒官员”骗案为例,因市民不太了解政府及执法人员运作,骗徒会用录音及真人语音,假扮公私营机构人员犯案。近期骗徒多扮卫生署及卫生防护中心人员,指市民去过高风险地区、散播疫情、违反防疫条例或在内地非法购买疫苗及防疫用品,然后将电话转驳至假公安。
假公安随即用严厉的态度指受害人涉及“洗黑钱”正被通缉,如受害人不配合调查,将会被拘捕至内地,令受害人蒙受巨大心理压力,使其无法思考。假公安亦会指案件涉及机密,要求受害人去僻静地方或酒店接受假公安保密调查,或指受害人有机会被监听,要求购买新电话或安派特务将电话送予受害人。
假公安会用社交软件出示假公安证件,以及包含受害人资料的内地法院文件,而身穿假制服的人员会为受害人进行视讯笔录,以骗取所有个人背景、资产状况及相片作进一步行骗。
其间骗徒会要求受害人长时间保持视讯通话、要求定时报告行踪,监察受害人的一举一动,以防骗案被揭发。最后骗徒会以清查资产及拿取保证金为由,如同“吸血鬼”般要求受害人将所有资产、存款及物业按揭存入一些安全帐户。
受害人亦会被要求下载虚假程式或浏览虚假网站,输入个人资料及银行网上理财密码,骗徒得到户口操控权后就转走所有存款,甚至申请贷款,令受害人蒙受巨大损失。骗徒有时又安排特务上门收钱、带受害人汇款或做按揭,犯案过程由短短数日至几个月不等,惟当受害人揭发时,户口早已清零。
至于“猜猜我是谁”方面,则是骗徒假扮受害人子女或亲友博取信任,用不同借口要求将资金转帐至特定户口。近期有骗徒假扮受害人的子女,声称被警方拘捕,要求受害人将保释金送到指定地点交予假扮朋友的骗徒,部份地点更在警署附近;又有骗徒致电到某公司的台头电话,讹称是公司老板或经理,以缴交费用或经济困难为由,紧急要求职员转帐至指定户口,而受害人一般见到家人及朋友,始发现被骗。
新界北总区重案组高级督察梁卓熙指,近日一名25岁女受害者接获电话,对方假冒内地公安,指受害者涉及一宗诈骗案被通缉,并出示拘捕令及资产冻结令,令她信以为真。假公安其后声称为保护受害人,要求她不断转移位置及保持通话,防止她与其他人接触。转移位置期间,更有一名男士出现并自称是执法人员,带受害者到新界一住宅短暂逗留,其间要求受害者提交网上理财密码,受害人短短两日间损失230万港元。此外,骗徒曾威逼受害者拍摄一些被人禁锢的片段,如受害人不合作,其家人亦会涉案。骗徒其后以片段勒索受害者家人,声称不付款便会摆上网。幸好其家人两日后报案求助,经警方介入,银行追到50万元损失,停止进一步损失。
总督察莫子威指,今年首3个月,电骗案损失金额已高达1.3亿元,共有339人受骗,而去年同期则有200人被骗去3.5亿元,虽然骗款减少,但被骗人数却上升。莫子威续指,受害人年龄层由14岁至94岁。莫子威表示,被捕27人之中有7人年仅18至20余岁,但却为1000至2000元报酬提供银行户口收取犯案得益。莫提醒,即使年轻人提供户口或担任特务,亦属犯法。2017年7月一名27岁女子自称是电骗案受害人,亦收取报酬担任特务,但最后仍被控5项洗黑钱罪,被判入狱2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