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孚新邨阔太成今年最大宗骗案苦主 分10个月被呃6500万元
家住美孚新邨的40岁阔太,去年6月接获假冒内地官员致电,指她身陷刑事案件,期间骗徒草拟假商业合同,教她避过银行审查,分14次转帐到“老千户口”,历时长达10个月,合共损失6500万港元。当她所有积蓄被骗走,她不但全无发觉,还向骗徒“转介”其丈夫的手机资料。当骗徒“埋手”时,其夫有所怀疑,今年4月报警,终揭发这宗本年度金额最大的诈骗案。
深水埗警区重案组高级督察杨震宇指,警方于4月3日接获一名40岁家庭主妇报案指,去6月接到一个自称中联办官员的电话,讹称她涉嫌与一宗于内地发放假新冠疫苗资讯的案件有关,并向受害人提供一个冒认中国人民检察院网站网址,以查阅自己牵涉的案件,再要求受害人将个人资料、银行帐号密码输入,作调查之用。
上年6月至9月期间,受害人按骗徒指示,先后多次与4名年约30岁,操流利普通话的骗徒亲自碰面,从骗徒手中接收给予的手提电话,声称配合国内执法机关,需要随时知道受害人行踪。会面期间,骗徒要求受害人将她的电话卡插进骗徒的电话,惟当时手机内安装的恶意程式,已截取了受害人网上银行一次性密码(OTP)。
最后一次会面,骗徒将一份虚假的商业合同,交予受害人 ,声称协助女受害人向银行解释,与收款公司有正当生意来源,从而避过银行审查。合同上封面印有受害人名字,内容仔细,包括目录列有双方需要遵守的条款及合约内容,亦印有傀儡银行户口资料,页尾更印有受害人姓名及签名。
整个行骗过程足足历时10个月,上年6月至今年3月期间,骗徒叫受害人交出保证金,一共分14次转帐4600万港元,去合同上一个指定户口。而骗徒亦藉受害人不知情下,透过网上银行转走款项,总数约1900万港元。
当受害人被骗尽积蓄时,她仍未察觉自己处身于骗局里,深信自己陷入刑事案, 骗徒打算用同样技俩,转向她丈夫下手时,丈夫察觉异样,才方知受骗,翌日报警处理。案件总损失金损为6500万港元,十分厐大。案件列作“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交由深水埗警区重案组跟进,暂未有人被捕。
骗案较同期上升22.8% “假冒官员骗案”占一半
商业罪案调查科反诈骗协调中心高级督察陆鸿基指,骗案趋势有所上升,直至2022年1月,警方一共接获102宗电话骗案,较去年同期的83宗,多出19宗,上升22.8%,损失金额达4344万港元。102宗骗案中,“假冒官员骗案”及“猜猜我是谁”各占一半。当中,“假冒官员骗案”能操控受害人银行户口,令受害人“输晒啲积蓄,一铺清袋”。
骗案3步曲 讹称受害人走私防疫物资
(1)骗徒以预录语音致电市民,声称为速递公司、银行或政府部门等,然后要求市民按键选择收听语言。
(2) 声称受害人涉及刑事案件,市民被转驳至假冒的内地官员,该骗徒声称市民在内地犯法,利用疫情作幌子,指受害人身份被盗用,曾误认到访高危地区,列作密切接触者,又指受害人曾走私抗疫物品,偷运疫苗。此时,骗徒会指需要提供其网上银行资料作快速审查,亦能够向受害人展示其相片、姓名及身份证等个人资料。
(3) 最后以调查之名,骗徒会要求受害人下载应用程式或登入伪冒网站,然后输入网上银行资料。操控受害人银行户口,最终转走户口内所有存款。
骗徒常见手法 冒充内地执法人员 展示含个人资料拘捕令
骗徒亦会利用一些常用的特别技巧,首先透过非法的途径,获到受害人的资料,例如姓名、身分证号码、相片,再冒认内地法院、公安机构执法人员,制造一些假官方文件,续而向受害人展示,务求令受害人相信他们是真正的执法人员。
另外,骗徒会指示受害人登入伪务司法网站,以查阅自己牵涉的案件,期间会要求输入自己网上银行、个人资料。骗徒又会发送假连结予受害人,指示他们下载恶意程式“安全防护”,以盗取网上银行资料及一次性密码(OTP),有关程式往往不能在官方程式平台下载。
骗徒亦会指示受害人进行视像电话,让受害人目睹骗徒身穿制服的样子,又会展示假的公安证件,利用普遍人相信权威的心态,以增加骗徒的可信性。利用即时通讯软件,让受害人报告行踪,目的为监控受害人,隔绝外界联系。
警方呼吁民众勿接可疑来电 多留意家人表现
商业罪案调查科反诈骗协调中心高级督察陆鸿基指,不要接听“+852”字头的陌生来电,很大可能是假扮由本地打出的诈骗电话,即使陌生来电者能讲出有个人资料的拘捕令,也不代表骗徒是执法人员;真正的执法人员调查案件,并不会透过电话向你索取银行帐户密码;切勿将自己的电话卡插人其他人提供的电话;多关心家人,留意他们有没有诚惶诚恐的表现;如有怀疑,请打“防骗易热线18222”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