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黑夜】蒙面法始于针对反地租示威 人权组织忧寒蝉效应

撰文: 俞宝生 邓丽婷
出版:更新:

年初二旺角骚乱过后,警方连日来拘捕69人,包括部分当日戴上口罩的示威者,立法会议员葛珮帆及经民联今日促请政府研究订立“禁蒙面法”。本地人权组织忧虑在港订立“禁蒙面法”,或引发寒蝉效应,变相打压集会自由。《香港01》翻查资料,全球最少13个国家有禁蒙面法,有关法例最早始于1845年,“初衷”是针对印第安人的反地租示威。订立禁蒙面法通常有两个原因,第一种专门针对恐怖激进组织,如美国不少州份是为了对付三K党。另一种是专制政府为了检控示威者而订立的,如俄罗斯、乌克兰等。

旺角骚乱中,不少示威者蒙面、戴口罩。(美联社)

乌鲁木齐市针对维吾尔族立法

禁蒙面法最早由美国纽约州于1845年成立,当年是专门针对一批装扮成印第安人的反地租示威人士。其后有部分州为了针对头戴白面罩的白人至上主义恐怖组织三K党(Ku Klux Klan),于二十世纪中期跟进立法。现时设有禁蒙面法的国家有13个,包括美加德俄等地。在亚洲,只有中国乌鲁木齐市为了针对维吾尔族而设有禁蒙面法。禁蒙面法的罚则通常不重,通常罚款或监禁一年以下了事,唯一例外的是加拿大议会法案,最高可以判监10年。

禁蒙面法的订立通常有两个原因,第一种专门针对恐怖激进组织,如美国不少州份订立禁蒙面法是为了对付三K党,或法国《禁止公众地方蒙面法案》就是为了回应自911事件的圣战主义者。另一种是专制政府为了检控示威者而订立的,如俄罗斯的集会法第6条、乌克兰法例第721条第7节。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法例是在乌克兰亲欧盟示威最激烈时期,由亲俄议会强行通过的。随着亲欧示威者渐渐取得上风,乌克兰禁蒙面法在2014年1月取消,距离亲俄政府倒台仅一个月。

值得留意的是,2008年金融海啸后,不少右翼政府为了针对反紧缩示威者而设立反蒙面法,如加拿大恶名昭彰的C-309,西班牙的公民安全法等。英美两个亦一度考虑过动用已有的禁蒙面法或先例对付占领华尔街示威者。

旺角骚乱蔓延至年初二清晨,有戴上口罩的示威者投掷砖块。(资料图片)

罗沃启:未有充分考虑示威者权利

对于香港应否订立“禁蒙面法”,香港人权监察总干事罗沃启直言,香港的情况较为复杂,因在一国两制之下,内地方面可能会透过集会活动搜集证据及展开监控工作,故部份示威者有合理保护个人隐私的做法。他举例指,内地人士来港参与六四集会、同性恋者争取平权等活动上,参加者为免被秋后算帐或受歧视,蒙面以保护个人隐私属于基本合理的期盼。

罗沃启指出,若划一就示威游行实施“禁蒙面法”是过份反应,随时引致寒蝉效应,令部份示威者未必敢走出来,变相打压集会自由;相反,政府可研究针对使用武力的人推行“禁蒙面法”,但他指警方连记者都打,难免令人担心他们会不分青红皂白,未必放心任由他们选择性向使用武力的人执法。

他认为建制派提出订立“禁蒙面法”的建议不够周全,未有充分考虑示威者的其他权利。

示威者中有多人蒙面或戴上口罩,部份人向警员投掷砖块。(资料图片)

违法可即场拘捕 与蒙面与否无关

民权观察成员王浩贤亦指,如果要立法限制一个人的行为,不应该侵犯其基本权利及行使其他人权。他表示,在示威活动上,有市民戴口罩只为保障自己身份,如果他们只是和平集会,但因戴口罩而干犯刑事条例,有关限制属于过量,或令部份人不敢参与公众集会,亦即是侵害集会权利。他强调,若有示威人士做出违法的行为,警方大可即场作出拘捕,与是否蒙面无关。

他形容建制派“捉错用神”,并不理解社会矛盾的核心。